宜居密码:盘活农村“存量资源”
去年以来,“三改一拆”在我市打响,借此机遇,我市空心村改造迎来破冰之旅,在边调研、边试点、边出台政策的策略下,齐头并进铺开了各项工作。
鹿山街道江夏村,多数村民靠种植茭白发家致富住洋楼,但村中间的25亩土地上仍散落着43户旧房,最老的建于1919年,稍年轻的房屋也是1989年建造。多数不住人,或已破败,村民则在周围建起了新房,建新不拆旧,成了典型的空心村。在去年的整治中,这片空心区域被列为整治重点。日前,村口立起了新的“空心村整治”规划图,这里将建起联排的新农居。
摊开“江夏村空心村整治地块总平面布置图”,鹿山街道党工委委员王正鹏向记者介绍,曾经的破败老屋将会被6层的农民公寓所代替,规划中,老年公寓、单身公寓、公园、停车场、绿化带等一应俱全。采访中,王正鹏告诉记者,因空心村影响农村规划建设、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村环境整治,因此整治空心村得到了多数百姓的拥护。“目前一期工程的协议已经全部签好。”
自去年5月起,我市便开展了空心村情况摸底调查,选择甘霖镇上路西、崇仁镇支鉴路、鹿山街道江夏等3个试点先行村进行重点培育指导。8月,3个试点先行村拆出3万平方米,并确定了改造区块专项规划。9月初,全市空心村改造试点工作现场会召开,下达了2013年全市空心村改造工作任务,确定了首批22个试点村,拆旧项目立项174.6亩。
“目前空心村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整治空心村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城镇的需要,也为美丽乡村建设腾出了发展空间。”王正鹏说,“政府补偿合理,产业规划得当,农民当然自愿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动力密码:激活农村“造血资源”
然而,与农民朴素直观的认识不同,市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美丽乡村建设得以推动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发展的迫切愿望,在于激活农村造血功能这股越来越具声势的“洪流”的不断推动。
城乡二元结构发展至今,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农村市场日渐被唤醒,城市资本下乡,农村资源进城,已经是不可遏制的潮流。
在我市的体现,即是坚持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由就地脱贫向异地脱贫转变的思路,大力推进规模型扶贫项目建设。两个市级重点扶贫项目,市联心奔小康物业项目已在去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谷来镇电站改造项目已投入试运行。今年起,45个参股村能保证获得每年不少于5万元的分红。
此外,越来越多的农业龙头公司,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农村各类产业合作社,将“三权”抵押变为现实,获得了城市资本,生产出大量特色农产品并成功打入城市市场。
“政府需要做的,不是大包大揽,而是提供平台,以改革的手段加以引导。”市农办有关负责人说。
美丽乡村建设,即是城乡资源互动、激活农村自身造血功能的一个平台。在建设中,农民获得了城市的金融资本;在建成后,城市居民到农村消费,同样实现了城市资源下乡。
在搭建这一平台中,政府为农民想出了筹集资金的办法,想出了金融创新的办法,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思路,扮演了改革“向导”的角色。
农民则是改革的“实践者”,对农民来说,收获的将是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以及收入的日渐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