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前,22岁的小伙子,拥有了资产20万元,因为不懂市场的变幻莫测,一夜之间竟变成了欠债3万元,骆东伟深知,能使自己东山再起,只有八个字:自强不息,驾驭人生。 7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骆东伟去在锻压厂翻砂车间工作的父亲处玩,看到一块块笨重的铁疙瘩在父辈叔伯的手中变戏法似地打造成了各种形状各种用途的工具,这深深吸引了他的眼球。从此,假期、课余去父亲所在的浙江锻压机床厂成了少年时骆东伟的最爱。或许就是这不经意的爱好,给骆东伟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骆东伟成了太平元件厂的学徒工。天资聪明的他不出半年就成了厂里的骨干。他在干好本厂工作的同时还承接外厂模具加工,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那时,长乐镇的水带厂在省内外名声鹊起,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骆东伟牛刀小试给一家水带厂开发出了一枚音乐铃座上的梅花片,使产品顺利地进入了市场,生意更加红火。接着,骆东伟承接了嵊州市机械密封件厂全套密封件拉伸模的加工,成功地完成了合同规定的要求,厂长爽快地结算给他2500元的模具费。 当时的2500元不是小数目,骆东伟一夜间变成了小富翁。他没有急着品尝第一桶金的喜悦,却用这笔钱购买了基本制模工具与机械,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有了自已的模具房,制造模具更是如鱼得水。生长在农村的骆东伟,看到乡亲们割稻累得直不起腰的情景,从小就有一个“割稻不用弯腰”的愿望。听说太平农机厂在开发割稻机,他就进入了农机厂,将精力放在试制“割稻机”上,没多久,太平农机厂制造的第一台割稻机问世,生产的割稻机马上推向了市场。接着,骆东伟又为当地的一家电声厂开发出了扬声器的塑料盆架,他制造模具的名声越来越大。 经济界有一种说法:机会总是垂青敢为人先的先行者。一次,骆东伟去一家制冷热交换机厂购买边角条料,发现热交换机36厘米高的外壳竟用1米宽的钢板裁截,原材料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他将这件事记在了心上。不久,骆东伟去徐州油桶厂出差,发现1米宽的钢板截下油桶的高度后成了“边角料”,而这剩下的“边角料”正好能做热交换外壳。于是,骆东伟将油桶厂的裁剩材料以“边角料”价格收回后以原材价卖给制冷热交换厂,光是这个商机就为骆东伟积累了很多资本。设备在不断增加,业务在不断扩大,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骆东伟还在因小五金闻名全国的永康开起了销售部,一沓沓的人民币鼓起了他的腰包。当媒体正在大力宣传万元户如何致富的经验时,22岁的骆东伟已成了拥有20多万元资产的小老板,购起了彩电、摩托车,穿上了皮衣皮靴子,成就感似春风般地在他的心中荡漾着。 事业如日中天,订单滚滚而来,正当骆东伟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番时,由于政策的调控,钢材价格的限价,1989年那一年,骆东伟由20万元户变成了欠债3万元。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选择了南下深圳去打工还债。怀揣妻子给他准备好的400元盘缠,亲亲刚出生不久的儿子,骆东伟无限伤感地离别家乡踏上了打工之路。 经过一番奔走求职,他进入了深圳的一家公司。在打工的日子里,骆东伟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得最好,赚更多的钱寄回家里养家还债。那时,吃的是水泡饭霉豆腐,睡的是铁皮工棚,拿的是每月六百元的工资。这样的生活,对于早年挣过20万元钱的骆东伟来说,内心不免有些失落。但一想到家中独自操持家务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夜深人静时,他总是安慰和鼓励着自己:暂时的困顿并不可怕,在困难面前,永远不要轻易说放弃,只有坚持才能有所收获。骆东伟深知能使自己东山再起,只有八个字:自强不息,驾驭人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企业、一个公司要自强不息,一个人的一生也要自强不息。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发展,才能保持恒久的生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骆东伟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超常的工作能力,很快得到了老板的器重,三个月后,他从模具部工人被提升为五金车间主任,没多久,骆东伟在朋友的推荐下,又去深圳毅力电子集团应聘主管的职位。尽管那时骆东伟的胸牌上仍然写着“模具师傅”,可是总经理看中了骆东伟在开发模具方面的潜质,将金属加工相关车间全部交给骆东伟打理,由他主持技术开发工作。 毅力电子集团开发生产的是汽车收录机的两碟VCD。一天,集团公司董事长拿着一只韩国产的CD机盒样品想开发,总经理征询骆东伟:能不能做?需要多少时间能开发成功?骆东伟回答道:能做,给我35天。开发CD盒样机,光是机壳就需要20多付模具,开发内置的模具更不用说了,在图纸都没有的情况下,对于骆东伟的回答,总经理认为太仓促了,指责骆东伟道:35天出样品?到时拿不出样品看你怎样向董事长交待!骆东伟虽然成竹在胸,但也意识到巨大的压力。他请来几个在外单位的师兄师弟商量对策,将所有模具的图纸设计出来以后按尺寸承包出去,骆东伟自己则生产成型模具,每天加夜班至眼睛无法睁开为止。直到第28天,CD机的样品终于出来了,总经理一看只需修改一个螺丝孔就行,终于对骆东伟竖起了大拇指。 骆东伟此举不仅为毅力公司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为自己树立起了在毅力公司的地位,此举的成功也更激发了骆东伟创新的热情,3个月后,在骆东伟的主持下,毅力公司又开发出了喇叭网,由于生产范围的扩大,该公司的生产职工从2400人扩大到14000人并成长为上市公司。骆东伟的开发创新之举,也为嵊州的电声业带来了商机,经他引荐,当时毅力公司40多条装配生产线所需的扬声器基本上向嵊州进货,骆东伟为嵊州的扬声器业开拓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1992年底,骆东伟向毅力公司总经理提出辞职,在深圳成立了健信五金模具厂。提出辞职前,骆东伟已为毅力集团培养了能接替他工作的技术人才,为此,毅力集团的总经理对他非常感激,不但召集20多位公司高层为他饯行,还将50万元的外加工业务让他承接……1995年,怀着思乡的情结,带着深圳办厂积累的资金,骆东伟从深圳回到老家太平村,在村边买下了旧砖瓦厂所在地及周围共12亩土地,创办了嵊州市伟发金属网板制品有限公司。 学而不厌,是骆东伟成功的原动力。他把学习看成人生的头等大事,并把获得新知识看成是人生的一种乐趣。骆东伟的人生哲理是人要自强不息,首先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工作之余,他进广东电大学习机械制造知识,又进香港工商管理学院就读研究生班,三年前还进清华大学攻读EMBA,学习工商管理学。知识给予骆东伟的回报,不仅是自身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使他获得了创业、创新的机会和成功的积累。
创新是骆东伟的个性特征,创新是伟发的动力之源。在别人的眼中,或许就是一块烂铁,可在骆东伟的眼中,任何一块烂铁都能成为一块宝。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使得伟发生生不息,使得骆东伟成为一个读不尽的骆东伟。
一幢别墅,不用半个月时间就能建造完工。这个“天方夜谭”般的梦想,你会相信吗?然而伟发公司的总经理骆东伟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个“工厂化”造房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现已为期不远。 10年前,骆东伟认识了从台湾来到大陆开发灰墁网的曾先生,由于诸多因素曾先生没有如愿开发成功,回台湾前将样品留给了骆东伟,并建议骆东伟尝试生产。骆东伟预见到此产品的巨大潜力,因而面对一张没有图纸、更没有开发设备的网板,他全心投入到灰墁网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构造的研究试制上。
|
从此,骆东伟与车床模具为伴,无论是在办公室、车间,还是在饭厅、卧室,甚至床头柜上都摆放着开发设备的零部件,一有灵感他就停下手头的事情伏案描写绘图,甚至在梦中有灵感时也会立即起床设计模具。设备构件的轮廓逐渐形成,零件一个个出炉,2200个日日夜夜,开发了6年之久的主机设备终于成功,所涉及的2000多个零部件模具全部由骆东伟亲自开发,并申报了14项国家专利。 回想起6年的开发历程,最值得骆东伟欣慰的是,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还打造和培养了一批技术精英和管理人才。目前,伟发公司的110多名职工中,产品、机械的研发技术人员达50多人。 从国外进口一台灰墁网生产设备需600多万元,而伟发公司只需要近百万元,而且性能稳定、品质保证。可防裂、可增强牢固度、可免拆等多重功能建筑网的问世在同行业中成了头号新闻,美国钢结构协会特地组团来公司考察;罗马尼亚的客商闻讯,想用100万元购买一台主机设备;伟发的开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更赢得了业界的一致公认。如今,伟发公司正在参与修订《灰墁钢网国家使用标准》,《国家钢板网行业标准》也正由于伟发公司新产品的开发而修订添加新产品系列。 如今,伟发的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中东等地,并已在美国通过了国际建筑法规评估事务所ICC-ES的评估。骆东伟说,突破产值的瓶颈只是复制从前,企业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创新才能找到落脚点。于是,今年伟发公司新注册了一家浙江欧美加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长乐镇征地126亩,首期投入1350万美元,每年生产500万平方米的集成房屋,加速实现工厂化造房的梦想。 近几年,国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甚至避免因为发展而带来的对环境的破坏,相继出台了逐步禁用粘土砖和强制性建筑节能政策,同时鼓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而建筑模网与钢筋混凝土、粉煤灰、煤矸石、保温聚苯板结合的新型墙体正是这样一种绿色环保、建筑节能,符合现代建筑理念潜力无限的产品。正因为骆东伟意识到这一点,才大力投入到研究开发相关技术并使之发展、完善中来。 轻钢建筑模网混凝土体系的研究和推广任重道远,很多艰辛的技术难题有待去攻克,但骆东伟满怀信心,一往直前,不仅将推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出口创汇作为己任,更将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建筑技术,改善、提升和推进中国的新型节能住宅与商业建筑当作自己的使命。骆东伟正在带领他的企业团队凝聚人才,苦练内功。至诚、至信、至专、至精,这不仅代表了骆东伟及伟发公司一路走来所秉承的信念和理念,也指明了伟发公司今后要持续发展的道路,骆东伟和他的企业傲立于地球村东方的时代将毫无悬念地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