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往今来,嵊州秀美的山水,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贤士名流入剡揽胜。王羲之、戴逵等人定居终老剡地;李白、杜甫、陆游等诗人多次来嵊游历,留下了不少咏剡的佳作绝句。现在,且让我们翻开古人的唐诗,顺着他们的视线,去寻觅剡溪的前世今生吧。
秋 下 荆 门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释义】 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24岁的李白胸怀“大丈夫”必有的“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乘着秋风顺流东下,放眼望去,江边树叶经霜已悄悄枯落,到江南去不是为了品尝鲈鱼的美味,而是为了欣赏剡中秀丽的山水风光。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全诗充满了对剡中山水和锦锈前程的憧憬。
壮 游 杜甫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释义】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20岁的杜甫前往吴越游历。在会稽游览了越王勾践和秦皇东巡的遗迹,领略了越地的风情,在鉴湖边感受了夏日难得的凉爽,又乘船南行,来到东晋王徽之雪夜访戴逵曾停棹过的剡溪。《壮游》诗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是诗人对青年时代漫游吴越的追述,“秀异”二字画龙点睛,点出了剡溪山川风物之美。
赴剡溪暮发曹江 陆羽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间年年江草齐。
【释义】陆羽以“茶圣”名世,为写《茶经》,多次深入剡县考察,采茶觅泉,评茶品水,在剡地以茶会友,形成了包括官吏、诗人、僧道等共同参与的茶人群体,他们品茶吟诗,唱和不绝,把大唐茶文化推向巅峰。当年诗人入剡是在月色淡淡的夜里,随着曹娥江的潮水溯流而上剡溪,诗中抒发了思古之幽情。
别储邕之剡中 李白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释义】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夏天,诗人从广陵(今扬州)乘舟沿京杭运河南下,渡过钱塘江,入浙东运河,又沿曹娥江溯流而上,来到山明水秀的剡中。全诗描写了这次旅行,剡溪翠竹也成为诗中的一景。
赠 微 上 人 刘长卿 禅门来往翠微间,万里千峰在剡山。 何时共到天台山,身与浮云处处闲。
【释义】安史之乱起后不久,刘长卿避难来浙东,隐于剡中。诗人超然物外,往来于山水之间,居处就在这万里千峰的剡山之中。盼望着与朋友们相邀去游天台山,共享行云般的悠闲自在。他遍游浙东,在剡中的足迹,又是最多的,并形成了一个以他和李嘉佑为中心的诗人群体。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释义】诗人于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前隐居在四明山等地。为寻幽他与朋友们半夜上四明山,手攀松桂,触云而行,到达了无人之境。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飘飘忽忽,使空旷的四明山显得更为幽静。云深不知处,原来为获取幽情的隐者是大有人在。
路入剡中作 方干 戴湾冲濑片帆通,高枕微吟到剡中。 掠草并飞怜燕子,停桡独饮学渔翁。 波涛漫撼长潭月,杨柳斜牵一岸风。 便拟乘槎应去得,仙源直恐接星东。
【释义】“戴湾”即剡溪,因东晋名士戴逵而名。诗人从镜湖入剡溪,饱览了剡中美景,沉浸在雅情逸趣之中。游兴尚浓,意欲乘竹筏继续上行,学传说中的张骞探求仙源。诗人写剡中夜景,虽为寻常之风月潭柳,妙手拈来,将幽静之山乡,表现得极富生机。
发 剡 中 赵嘏 正怀何谢俯长流,更览余封识嵊州。 树色老依官舍晚,溪声凉傍客衣秋。 南岩气爽横郛郭,天姥云晴拂寺楼。 日暮不堪还上马,蓼花风起路悠悠。
【释义】这是首咏嵊州之作。嵊州之名,最早出现于唐初武德年间,剡县在设嵊州前,县境有秀峰嵊山,郦道元《水经注》载:“江水北迳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梁书》称“一门忠义”的张嵊,字四山,是其父张稷携眷来剡任县令,至嵊亭生下他时所取的名与字。字书:“四山为嵊”,嵊州之嵊即四山环合之意。全诗描写了嵊州的景物,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舟 行 入 剡 崔颢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冷。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释义】崔颢曾二次入浙东,第二次是在他任东阳太守时。诗人从东阳登舟入剡,青山不尽,绿水何长,这是一幅多么清新的山水画卷。江风拂面是分外的凉爽,山梅溪橘挂满枝头,剡乡又是如此的富庶,人杰地灵之念顿生,不由得想起优游于此的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东晋高僧支道林,诗人已被剡中景物所陶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