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作者:
2007年09月04日16:06:27
|
|
|
当年的老师是一流的经济学家,但我跟他学到最多的,是爱情。 毕业12年,当我在现实世界运用过经济学和爱情学后,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多共同点。 研究生产成本时,经济学有一个“边际报酬递减法则”。比如说一块花圃,你撒下1公斤的种子,长出1公斤的花。照理说撒下2公斤的种子,应该长出2公斤的花。但事实不然。2公斤种子,在栽种法不变的前提下,只会长出1.5公斤的花。因为土壤的养分,不足以支撑整整2公斤的产量。 更精致地解释“边际报酬递减”,应该要说投入额外的生产成本,一开始的确会造成等比例的产量。但到了某一点之后,产量就越来越少。 对比较薄情的情侣,那一点叫“上床”。对比较幸运的,那一点叫“结婚”。 男女刚开始交往,就像一片初耕的花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所付出的每1公斤努力,都能引起对方1公斤的回应。如果他爱你超过你爱他,你甚至能得到超过1公斤的回收。这次你请他吃饭,下次他请你。你生日时他送你礼物,他生日时你不会忘了他。 可惜热恋期一过,一旦双方有了某种形式的承诺(牵手、上床、结婚……)后,花圃就开始荒芜。懒的园丁就随便种种,本来的自我期许是花团锦簇,现在可以接受枝叶扶疏。原本发誓要天荒地老,现在只求对方不要迟到。 而那些勤劳的园丁纵使加倍努力,土壤好像也不会特别感激。原本情人节送她花她会睁大眼,现在情人节送她花她会嫌你当了冤大头。 这当然不代表你就不爱对方,只是愿意对爱付出的努力和从爱中得到的快乐,都随着熟悉,而递减了。 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斯最有名的比喻,是“看不见的手”。他倡导自由经济,认为在自由、开放的市场内,供给和需求会自然达到平衡。“价格机能”,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而“看得见的手”,也就是政府的干预。当政府以法令或关税来决定供给、需求、甚至价格,就是伸出了看得见的手。“看得见的手”有时会保护市场,比如说扫除不法和弊案,有时会伤害市场,比如说官商勾结。 20几岁的爱情市场,极端自由化。供给和需求都很丰沛(广大单身人口)、交易市场众多且活络(夜店、KTV、网路……),所以恋人在一起通常是你情我愿,分手大多不会闹上法庭。看不见的手巧妙安排,市场皆大欢喜。 30岁后期,看得见的手容易一手遮天。那些热心替晚婚子女相亲的父母,就像干预市场的政府。政府干预市场常用的理由,是保护人民的福利。就像积极相亲的父母,都是为了子女幸福。 不过话说回来,有时政府是对的。就像政府为了扶持具有策略性价值的新兴产业,必须提供补助。有时,妈妈是对的。如果李小弟天性害羞,是个爱情新手,适度的扶助,是李小弟需要也欢迎的。 这又要讲到经济学中的“学习曲线”。 “学习曲线”的想法是:当累积的产量变成2倍,生产每一单位所需的劳力或时间或成本,会减少某个固定百分比。好啦,说穿了,这也不是什么经济学,就是俗话说的“熟能生巧”。 如果李小弟是爱情新手,放任他在自由市场争斗,他可能永远不会起步,或是很快就放弃。若他不幸碰上表面清纯的沙场老将,弄得人财两失,轻微的从此金盆洗手不问世事,严重的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在这种情况下,李妈妈帮他过滤适合的对象,也不期望他立刻结婚,只希望他开始学习和异性相处,不失为一种安全的入门方法。毕竟打电话约第三个女朋友时的手,不会像约第一个时那样发抖。和第三个女友分手时,不会像第一次那么想去跳楼。 “学习曲线”的成果,是“经济规模”。当制造的数量变多,单位的成本就变低。说穿了,就是效率。 没想到的是,毕业12年,才体会到经济学的理论:“很多产品是互补的。某一产品单独存在,价值不会太高。但当另一产品出现时,彼此的价值会同时提升。以笔为例,若只有笔没有纸,没人会用笔。有了纸后,笔和纸的价值都提升了。” 好了,纵使你没读过经济学,现在也不用纸笔,你也知道这其实是在讲爱情。两个人比一个人好:两个人点菜比较好点、在餐厅的位子比较舒服、看完电影有得讨论、开车比较不会迷路、洗两个人的衣服比较省水,两个人坐一部车比较省油,两人同行一人免费,两人的家比较不会闹鬼。 除了这些现实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两个人的心灵力量。有了适合的对象,她会不断地刺激、鼓励、启发你成为更好的人。在爱情中,我曾经是最好的自己。一个人时,我大多平凡无奇。 当然,两个人也会让我们面目狰狞,就像笔也可以拿来做杀人武器。但只要选对了纸,大部分的时候,我们是用笔来写诗,不是行刺。 我深深地相信:经济学和爱情的力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