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百姓故事会·1988年】
因为“袋袋户口”,我的童年多了一道阴影
我家本来住在远离县城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城镇户口,在镇上工厂上班,母亲是农村户口,在乡下务农,是当年典型的“半边户”。后来父亲调到县城,全家也随之迁来。按照当时子女户口随母的政策,我与哥姐便是农村户口,当时通行的说法就是“袋袋户口”。
从此,每次新学期的开学报名,对我来说就成了一件极其难堪的事,因为学校规定报名必须带户口本。而事情的解决,最终必要请家长或托熟人向学校打招呼。随着年龄增长,我又耳闻目睹了“有户口”和“没户口”之间的种种差别,如有户口的吃“商品粮”,而“没户口”的只能买“黑市粮”,后者的价格是前者的几倍;就连买一块豆腐,因为没有票,要从口袋里多掏几分钱;还有,母亲因为没有户口在单位所受的歧视……
“没户口”成了我快乐童年时光的一道阴影,它曾让我变得自卑,而这种自卑,在我明白自己没有户口的原因后,一度变成了对母亲的怨恨。“就是你让我们没户口的。”我至今记得在某一天,我对母亲说,母亲听了,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她说,“那就让你爸爸给你找一个有户口的妈妈吧……”从她颤抖的语音中,我听出了激动,恼怒,还有深深的伤心。
母亲没有什么文化,性格开朗而坚强,从小对我们呵护有加,为了补贴家用,她做着一份起早贪黑的活,很少见她叫苦叫累,但那一次,她真的怄气了,从当天到第二天,她没吃下一口饭。
二十多年后的一个春节,大学毕业、已在南方一个大城市工作的我回到家乡,向头发花白的母亲提起这件事,她笑着说她已经忘记,但我却无法原谅自己,我从内心深处乞求她的原谅,原谅我的年少无知给她造成的伤害。
与许多靠读书上大学跳出“农门”的子弟不同的是,在我小学快毕业时,我与哥哥的户口都转到了城里。因为那一年,母亲的户口转到了城里。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父亲向我们宣布消息那天全家欣喜的场面,那种比过年还高兴的心情,萦绕家中好长一段时间。后来我才知道,为了这一天,父亲耗去了无数精力,也花掉了对于拮据家庭来说不菲的钱财。
至于我的姐姐,则在此前一年,通过读中专拥有了城镇户口。以她的中考成绩和愿望,是应该上县里最好的高中进而读大学的,但由于家中的经济条件一般,更重要的是多年企望的城镇户口就在眼前,在父亲的强迫下,她的哭闹没有任何结果,只能上了一所中专,这成了她一生的遗憾。
【1988大事记】
1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对中外游客正式开放。
2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3月10日,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降生。
4月13日,海南岛成为中国第31个省。
8月17日,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放开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变长痛为短痛,闯物价改革关。
12月25日,北京《油画人体艺术大展》轰动全国。
【图说三十年】
1988年,王朔的4部作品被同时搬上银幕,文学界、电影界、评论界不约而同称1988年为“王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