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山遗址地处甘霖镇上杜山,面积10万多平方米,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
●小黄山遗址现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发现壕沟、房基、灰坑、墓葬等一大批遗迹,出土陶器、石器2000多件,取得重大学术成果。
●小黄山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一
夕阳西下,一片黄土地上,小黄山遗址默默地伫立着。
这里很安静,背靠着那片相对高度约10米的古台地,甚至可以听得见9000年前的风声和鸟声;这里很古老,阅读着这块总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似乎感受得到昔日的文明和曾经的喧嚣。
一切,都缘于2005年那个不寻常的秋日。
那一天,一个惊天秘密破土而出:位于甘霖镇上杜山的小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已9000年左右!它是河姆渡文化的重要源头,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发现的历史遗存中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形态稳定的聚落遗址,称得上是“中华最早古村落”。
一时间,人们惊呆了。在经过众多国内知名考古专家近两年的发掘和论证后,一段埋藏地下的光阴在悄悄回转。
二
一切,恍若昨天。
在这片近万年前的土地上,同样经受着大自然的风侵雨蚀,以及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不知是哪一天,一群隐居山林的先民不堪忍受饥饿、寒冷和寂寞,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开始选择由山区丘陵向平原、沿海岛屿迁徙。几经跋涉后,他们来到这片背山面水、土地肥沃的岗丘。宽阔的河谷平原,葱郁的树林草木,迅速点亮了每一位先民的眼眸。
一声长啸,一片欢腾后,先民们开始在这里驻足。
天地的韵律,造化的神奇,让人心驰神往。当小黄山先民们还在用惊喜的目光打量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时,一道新石器时代的文明之门已经被敲响了——
“叮——叮——叮——”,这是勇敢的小黄山先民打造石器发出的声响,烈日下,左手帮右手,石斧、石锛、石凿等各类器具被打磨成功,疲惫的脸上流露出欣喜和骄傲;“嘭——嘭——嘭——”,这是智慧的小黄山先民敲击陶器发出的声响,月光下,努力加创意,盆、盘、钵、釜、罐、壶等一件件陶器出炉了,红色的火焰映红了汗湿的后背;“沙——沙——沙——”,这是勤劳的小黄山先民收割水稻发出的声响,风雨中,希望与收获,小黄山先民们从以采集、狩猎为主要食物来源的生活方式,开始过渡与转变为农耕经济。
为了居有定所,他们还选择沿着蜿蜒的小溪,用树木和泥土垒起了一座座东西向排列、坐北朝南的房子。当然,其中也有许多困厄。因为设施简陋,苦心经营起来的家园经常受到野兽猛禽和外人的侵袭,流汗流血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几经思虑,为了保障安全,他们在南、东、北三面设置了壕沟。后来又考虑到方便生活,他们将自己的房子分隔成几个不同区域,各区域功能分工明确。
岁月,在生存的磨砺中显得跌宕起伏,但却有着血脉的延续而显得无比温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期间,也有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也有疾病不时地侵袭他们的身体,当然更有生老病死后充满着图腾崇拜等宗教文化的墓葬习俗和用以祭祀天地时奏响的原始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