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冯都 2009年08月05日21:29:24 |
|
|
我作为第一代航空工业职工,曾有幸参加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制造,并亲眼目睹这架飞机翱翔蓝天,感到无比自豪。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首往事,历历在目。现将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回忆略述,以飨读者。
舌辩维氏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东北边境在抗美援朝中屡遭美帝飞机狂轰滥炸,共和国没有制空权怎么办?时任重工业部代部长兼航空工业局长何长工在中央财政工作会议上首先放炮,急切地提出创建我国航空工业的构想。毛泽东高兴地说:“‘何铁嘴’这一炮放得好啊!应当尽早抓起来。”为求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技术援助,周恩来任命何长工为“中国赴苏联谈判代表团”团长,于1951年1月9日飞往莫斯科。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维辛斯基是个久经沙场的外交“狐精”,先用俄语藐视我国:“搞航空、造飞机,你们没有基础。”后用英语鄙视说:“中国现在连生产飞机轮胎都不行,还谈什么航空工业,岂不是笑话。”
何长工懂得四国外语,他铮铮铁骨,长中国人志气,先用俄语辩驳:“目前我国经济基础差,那是国民党反动派造成的。”又用英语说:“中国人民有毛主席领导,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接着用德语说:“莫说将来我们会造飞机轮胎,就是原子弹也能造出。”最后则用法语道:“你不肯帮助,我要向斯大林大元帅告你的状。”维氏见何长工能娴熟地讲几种外语,说得口若悬河,这种人才连苏联外交部都不多见,深感来者不善。他怕闹到斯大林那里去会对其不利,思忖片刻,便诚恳地表示:“何长工同志,不要生气嘛,我们将认真考虑贵国的要求,尽量给予满足。”
经过18天的艰难谈判,2月19日签订了《中苏航空工业技术协议(草案)》,并经斯大林和周恩来批准。苏方答应派遣一批专家,携带各种图纸资料前来中国,帮助仿制苏联雅克18型教练机。
加紧培训
何长工一行回国后,中央于1951年4月17日作出《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从国外归来的专家、学者和国内工程师、技术人员纷纷集中,听候调遣。
那么兴建航空工业的中央企业放在哪里呢?政务院考虑到,1933年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时,曾跟意大利合作,在南昌建造了飞机厂。后来国民党逃亡台湾,人民解放军在南昌接管了30多台设备,4万多平方米厂房和办公楼,以及一条1500米长的飞机跑道。于是作出如下决定:一、航空工业重心建在南昌,对内叫番号“320”厂,对外交往称“洪都机械厂”。二、将南京国民党留下的航空配件厂347台设备和1123吨物资运往南昌,同时将几百名熟练技工调往南昌,予以合并。三、在南昌工厂旁边,开办一所“江西省技术工人养成学校”,第一批招生1000人,上午学理论,下午进厂实习,以最快速度加紧培训技术人才,满足工厂急需。
我是江西抚州市人,当年15岁,共青团员,正在一家私人雨伞店当学徒。工会保送我去应试,我记得是考小学毕业的政治、语文、算术题目,由于我政治条件较好,未经过多审查就被录取。1951年底赴南昌读技校,分配在车工班,任副班长,学习《机械制图》、《车床工作法》等专业知识。当时的校长由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兼,副校长由320厂厂长吴继周兼。学了一年,吴继周在结业典礼大会上宣布:“技工学校第一批学员原计划学制二年,因320厂技工奇缺,迫切需要大家前去上岗,所以提前一年结业。现已派人前往各县招收第二批学员了。你们这批年轻人,成了共和国自己培养的首批航空工业的工人阶级,应当感到无上光荣。”
昼夜制造
1953年,我国拉开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帷幕,其中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个工程项目之一,就是江西南昌320厂试制共和国首批10架雅克18型飞机。这个厂逐渐增加到万名职工,全厂处于保密状态,周围圈起电网,厂里驻有百余名解放军,轮换站岗守卫,生产区与生活区完全分开,车间之间的来往要凭介绍信进出。全厂在党、政、工、团的领导下,分别制订各项计划,开展热火朝天的你追我赶竞赛活动,社会主义建设一派欣欣向荣。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