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2.zjolcdn.com/pic/0/11/40/72/11407288_140732.jpg)
2010年4月4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玛利亚索老人随身携带的口弦琴吹起来悠扬动听。
而年长的玛利亚索却一直不喜欢到定居点生活,她不习惯房子里没有火。她说:“我在大森林里出生,从小到大我都非常适应山林里的生活,我喜欢和驯鹿在一起,跟大山在一起。”于是,她告别了山下的生活,重新回到了山上的狩猎点。
![](http://img2.zjolcdn.com/pic/0/11/40/72/11407289_909134.jpg)
2010年4月5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最年轻的在山上放养驯鹿的鄂温克女人布冬霞。
在敖鲁古雅乡,像玛利亚索这个猎民点一样的还有6个。猎民点的地点不固定,因为驯鹿的主要食物是苔藓,所以他们的列民点也是不断的在搬迁,尤其是现在的苔藓越来越少,猎民搬家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http://img2.zjolcdn.com/pic/0/11/40/72/11407290_841682.jpg)
2010年4月5日,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行走在猎民新区的古香莲心情复杂,山上的原生态保护和山下新居未来的发展怎么样才能结合起来,做到现代文明和文化遗产保护共荣的局面。
在距离玛利亚索猎所居住的民点50多公里的地方,36岁的鄂温克猎民布冬霞放养了40多头驯鹿。布冬霞的父母以前都是猎民,她从小就在山上长大。定居后,她的两个哥哥反而不愿意在山上放养驯鹿,而她却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