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一英杰
一
村子不大,立在山冈上,沿路逶迤散开。村口一棵结满痂块的枫树上,贴着红纸头的户口登记表。凑近一看,董姓约占五成,王姓四成,其余的姓氏一成。猜想就是这个缘故,村子才叫董郎岗。
王金发故居在村子最北面,大门朝西,背靠阳龙山,老台门上了岁数的沧桑,然而一代辛亥革命志士却是从这座老台门走出去。
二
王金发出生于1883年。“幼时畏读书,好挟弹驰逐”,又“性豪爽”,20岁时,迫于母命,得一青衿。王金发家背后是阳龙山,阳龙山后面是正在开发温泉湖的砩水水库,砩水水库过去,就是绵延的五百冈,五百冈即五百个山头。这样的地理位置,无疑是挟弹驰骋的好场所。
七八岁的时候,王金发就迷上了挟弹射击。那时,一般农户人家的小孩也就玩玩树叉做的弹弓,王金发却用鸟铳,刚开始时,枪法不准,人家笑他是放“吓鸟枪”。意思是说,王金发放鸟铳,鸟毛没打下一根,鸟倒全部被吓飞了。王金发不服气,于是下苦功,叫母亲徐珍梅在自家菜园子的柳树上绑一炷香。自己站在10米远处,闭了一只眼,专瞄那香的位置。“啪”一声,有时是击中了垂下的柳枝,有时是震落了树叶,小伙伴们在边上纷纷喝倒彩。王金发圆目一睁,又啪啪啪连发三枪。日长天久,倒真练了一手好枪法,能“枪无虚发,于空中击落飞鸟。”
挟弹之余,王金发也看戏文。看戏时,母亲总是给他几个铜钱,并且给他换上新做的绸缎长衫,这时,早有本村或邻村的孩童等在门口,母亲还想着要叮嘱他几句,他的身子早就射出门外。
10多个伙伴在他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向做戏的村子开去。到了戏台下,他叫伙伴排排齐站好,又叫他们交出口袋里的铜钱,由他统一去买零食。有的伙伴家贫,身无分文,他也不计较。收了钱,便找来台下卖瓜子的老太,把所有的铜钱交给她,让她估摸着给大伙分瓜子。通常也就一人一小酒盏,用旧废纸包好了。王金发吃瓜子有特技,他抓起一粒瓜子往天空上抛,然后仰起头,用嘴巴接,立马就接住了,并且一粒瓜子刚掷进嘴里,另一粒瓜子壳马上“呸”一声从嘴角飞出。每回他的瓜子吃得一干二净了,人家却还有大半包,王金发也不能怨人家吃得慢,只好聚精会神看戏文里的人物打斗。
因为王金发的枪法,又因为他总把自己的铜板拿出来让人家分享,所以在伙伴中的威望很高,大家都公推他作“小人头脑”。
有一次,外婆家做戏,“小人头脑”王金发照例揣了一袋铜板,带了一帮伙伴去。看戏回来,路过湖村桥村,看见人家田畈里的糖梗有一人多高了,又加上走了几里路,有些口渴,伙伴又在旁边央求“头脑”去弄几根来解解馋。王金发就顾不得多想,当即跳下田塍,麻利地抱了10多根糖梗回来。地上,糖梗叶子一片狼藉。
第二天,主人家找到董郎岗村。主人家是听说过王金发的名气,知道他有些天不怕地不怕,因此不敢直接来他家告状,只逮着其中一个跟在金发后面的小孩,是一户弱小人家的孩子,要他们赔偿损失。金发知道了,噔噔噔跑过去,站到对方面前,拍拍胸脯嚷:好汉做事好汉当,要找就找我王金发。
那主人家终于也被金发激怒了,找着他的爹,一顿添油加醋的倾诉,把金发爹听得怒火中烧。
傍晚,等王金发玩累了回家,父亲就把他五花大绑绑在檐下的屋柱里,又去屋后竹林子里摘一把合手的竹梢,嵊县乡下叫“呼啸丝”。挥几下“呼啸丝”,王金发父亲就喝一声:“你以后还敢不敢讨野债?”
这边王金发父亲一下一下地挥“呼啸丝”,一声一声地喝问;那边,王金发却咬着牙一声不发,任血丝斑斑点点渗出来。过路人看见了,都看得寒噤,觉得王金发父亲打得太凶了。后来终于被王金发母亲哭哭啼啼夺下竹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