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乡文化
追寻剡溪——长乐小昆:耕云锄雨 吟山歌水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裘冬梅 通讯员 马小增 2011年12月28日10:04:54 

马氏家庙古戏台

  耕读传家

  站在小昆村办公室门口,往东,可以看到“大书房”的旧址,往西,可以看到“小昆村完小”。这些原先的学校,或破败或冷落,但记录了小昆一直以来耕读传家的村风。

  始祖马嵩在小昆安营扎寨后,即为后代手书祖训九条,其中第一条即为:“合族男女,儿童自七岁以至成人,为父母者,宜令入学,学成而后为之择业,毋得溺爱姑息”。几百年来,“课子弟以诗书”的风义一直传承下来。到明清时期,村中的博学之士常常与一些远道而来的文人墨客邀游于昆山之畔、平田之侧。他们一边咏诗赋词,吟联作对,一边耕云锄雨,吟山歌水,把小昆的山山水水渲染得诗意淋漓,笔墨酣畅。

  从现存的谱牒中尚可见到,从元开始到清朝中期,族中拔茔田兴办义塾,在前清时期有著名私塾“嘤呜书屋”也叫“嘤呜草堂”,光绪年有“大书房”、“小书房”等。民国初,村中马杏林最先接受新潮流思想,在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封建社会女子不能出外读书禁锢人们思想时,在全村第一个将女儿马月芬送到外地读书,马月芬后来成为孙中山中华民国政府驻苏联海参崴市大使外交官的夫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学堂章程》颁布,废科举兴学堂,私塾停办。又有马杏帘、马梅溪、马梅圃等族中精英借用宗祠创办六年制崑山小学,1936年改为石砩乡第七保国民学校,直至解放后的小昆完小,最多时有300多名学生,在县内山村中很罕见。小昆在清朝时有太学生、国学生24人,民国时期有马伯乐、马昌汉、马光献、马宗尹等大学生,解放后考入大学的更是层出不穷,其中1958年马雪芬考入浙江机械专科学校,成为解放后大昆乡(其时小昆属于大昆乡)第一位女大学生。文革期间,虽因教育秩序混乱而出现了一段空白,但在恢复高考后,小昆村考入大学的人数又逐年增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