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
生态工业
关键词:组织领导
健全组织机构。创建伊始,我市便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等党政主要领导挂帅、30多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的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生态创建工作,下设生态办,具体承担创建日常工作。市环保局、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生态建设工作机构,建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形成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落实工作责任。召开创建省级生态市动员大会,印发了《关于创建省级生态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下达了生态建设年度工作责任书和具体创建任务。提高生态考核权重,并与领导干部的任用、奖惩挂钩。出台了《2011年嵊州市生态示范创建奖励暂行办法》,大幅度提高了创建奖励额度,增加了奖励范围,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注重规划引领。在市级层面先后完成了《嵊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嵊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嵊州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嵊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嵊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也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建设规划体系。去年我市又出台了《嵊州市“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提出了争创省级、国家级生态市的战略目标,号召全市人民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更高目标迈进。
加大资金保障。全市环保投资占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达到49255万元。同时,积极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去年6月出台了《关于加快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各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投资总额分档进行补助,进一步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关键词:节能减排
相继印发节能减排有关文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并纳入年度考核,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十一五”期间,我市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减排先进单位。
全力推进结构减排。把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积极推行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制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涉水行业增长,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机制倒逼有效控制增量。“十一五”来,全市累计审批建设项目925个,被否决85个。“十一五”至今,已累计处罚300多家企业,其中被责令停产的达135家。
大力推进工程减排。总投资4.6亿元的嵊新首创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成并正常运行,日处理污水达10万多吨。投资2500万元的污泥焚烧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造纸企业纳管工程建设,加强曹娥江沿江排污口整治。去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8.1%。一家热电厂二级脱硫除尘改造项目通过验收,脱硫率达98.29%,年供热区面积达185万平方米,供热企业和单位达129家,年供热量为100多万吨。
积极推进监管减排。建成2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2座浙江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投资300万元建成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控装置,将35家企业40个排放口的排放数据纳入实时监控中心,环境监测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开展“蓝剑三号”行动和飞行监测查超标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超总量、超标准排污行为。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在用机动车尾气监测,投资350万元的机动车尾气监测站建成投运。切实加强大气环境管理,努力确保大气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