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白宅墅的文化渊源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吕淼钦 吕先义 2013年03月21日15:24:14 

  白宅墅吕氏始祖吕规叔

  贵门乡新茗村白宅墅,是南宋淳熙元年(1174)吕规叔倾力卜筑鹿门书院后,选定的安家落户之地,古称梅墅,是贵门乡乃至嵊州有文字记载的古村庄之一。吕规叔以办书院为业,将之作为传家宝;书院办在鹿门两山鞍部,因为那是婺越通道,颇合南宋办书院的惯例。但他将家安在白宅墅,因为那是有山有水有厚土,宜耕宜居宜发族的所在,他为子孙后代着想,选择了这块山水宝地。当时他在白宅墅叠书岩畔的住所称为草堂,这可不是时髦的名称,而是实实在在的急就建筑,与鹿门书院的结构精庐相比未免简陋,却安居吕家三代人:即他和夫人、其儿祖璟及夫人、还有孙子一辈的人(即迁剡后发族的第三代)。这三代人就是吕家在嵊州发族的传人。

  白宅墅因有吕规叔及其家人入住,使这个小小的村庄由蛮荒进入文明,成了当时理学三大派别之一——吕学的生根发祥之地。吕学发端成型于中原,随着南宋王朝的迁移而传入婺州(现金华市)。吕规叔的祖父吕好问,为挽救赵宋政权和宋室南迁立下汗马功劳,为此宋高宗奖赐一套官宅在婺州。于是吕规叔的官居地是婺州。民国版《嵊县志》将吕规叔列名寓贤,以示与乡贤的区别。吕规叔出身官宦业儒世家,吕好问在北宋时即为理学名人,时称“北有吕舜徒,南有杨中立。”(吕好问字舜徒,杨时字中立,为闽南派理学家)。而吕好问却要孙子规叔师从杨时之学,以开阔知识面,不囿一派之说。宋室南迁后,南北两派理学名人都在南方,吕好问仍以为官从政为主,杨时则仍讲课授徒(可惜朱熹只不过是他的再传弟子)。鹿门书院讲堂大门上方匾额为“理学名宗”,吕学名人都不称名家,就是吕祖谦也不称理学名家,因有吕学之“宗”统领之(吕学乃吕氏祖先几代人的思想劳动结果,称一己为名家,岂不是誉夺先祖)。

  南宋时的吕学代表人物是吕规叔和吕祖谦叔侄俩。吕祖谦在婺地传播吕学风生水起颇有声势,还协调各学派之间的关系,弄得病魔缠身;而吕规叔则是辞官后重操旧业,又与侄子走上弘扬吕学之路。不过,路径有点不同。因为吕学的丽质不在雄辩说教,而在奉行实践、学以致用,这种主张和做法在北宋时运用于吕氏聚居地和家族中颇显效果。吕规叔办鹿门书院,可说是这种做法的异地实施,也是吕学扩大影响惠及新地百姓的开始。所以说白宅墅是吕学入剡进越的生根发祥之地。

  吕规叔在白宅墅开辟草莱安家没过十年,其独子祖璟也从当时繁华的临安西湖边骑马回家来了。回家就帮助父亲办书院,还以赐建“演武更楼”的名义,很快拉起一支队伍开始练兵,这是武官致仕继续带兵,少有先例。吕规叔是文官,儿子是武官,辞官回家还带兵,新鲜事儿!还带马匹进村,大概白宅墅也是破天荒出现马匹。祖璟回乡马蹄的扬尘沉潜没有多久,又一位文官操着北方口音来了,他是五品官,官名给事中,是常与皇帝接近的办事官。别看官职比祖璟小,但实权不小。祖璟任淮南安抚使,其治边安民的功绩,就是经过给事中报给皇上的。他叫李易,还是一位状元公,原籍河南,因宋室南迁,河南已归敌方,老家也回不去了。状元公就凭祖璟报功的事,认定了祖璟的实绩和为人,无奈之下就投奔白宅墅来了。但李易本质上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白宅墅安家后,就到处行走采风,成了一位行吟诗人,写遍了嵊州山水风光。可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在白宅墅还培养吕氏后代,使祖璟的儿辈和孙辈成了诗歌爱好者和写作者。在李易的示范和培养下,使山水诗发生了本土化的转身,就是从歌吟名山大川和著名风景转向歌吟本土风光。这种山水诗的转身就是在白宅墅发生并相沿成习。如果说吕规叔是做着吕学在民间的普及工作,那么李易是做着诗歌在农村的普及工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