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期,嵊县发生了许多轰轰烈烈的事件,有许多文章可写,本文所写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三件。《北佬迎进嵊县城》表现了嵊人在危难时刻,能急中生智,化险为夷,是包容、智慧的典型一例,所以受到称颂,搬上舞台演唱。文中的两段唱词是钱方来老师唱给我听的。《字讹捉蒋铸冤狱》则表现了嵊人不能兼容并蓄,喜欢单打独斗的劣根性。同一个领导,同一个党,却互不相让,斗得不可开交,甚至人为制造冤案,企图击跨对方,结果酿成了一幕接一幕的悲剧。《县党部平息闹米荒》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认为群众掀翻米白篮,是和奸商作斗争,把他写成革命故事。本文厘清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不认为所有的群众行为都有正当性和革命性。研究历史以追求真实性为天职,切忌杜撰。
北佬迎进嵊县城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男子小歌班演《卖草囤》,唱的是赋子戏,大多由演员即兴编词,其中一曲《北佬来到嵊县城》唱道:
新春年关已临近,
北佬打到新昌城。
团练俞丹屏,
连夜开到黄婆岭。
团练摆出长蛇阵,
北佬排起蟹钳阵。
嘶!啥!嗦!
子弹像流星。
北佬攻进新昌城, 抢得店里无啥东西剩。
北佬来到嵊县城,
城里有个汪正金,
为得商界保安宁,
银洋凑拢五千零,
恭恭敬敬把北佬迎进城。
……
这段唱词,反映了北伐战争时期嵊县的一段真实历史。只是为了唱起来有韵味,把钱伦体改作了“俞丹屏”。
1926年12月,北伐军与军阀孙传芳部在浙西、浙中展开混战。孙传芳孟昭月部占踞萧山、绍兴、余姚,取道宁波。北伐军第十九军一师守曹娥江,其三团一营进兵嵊县,准备阻击从福建方向北撤的孙传芳部。一营的营长就是长乐人钱伦体。
钱伦体(1891-1979)字铁佛,1916年与赵观涛、周喦、宋洪波、张咏声、章消尤、张珙等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原在浙军一师任连长,驻绍兴。一师起义后,改编为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军长是绍兴人陈仪,钱伦体升任营长。按照旧时的宗族习惯,举人老爷可以树旗杆,连长以上的军官可以在祠堂立牌匾,钱伦体当上了营长,在长乐是很有名气的了。他父亲大家都叫他海麻皮,本来就是一个很爱出风头的人,这回更加趾高气扬,整天“伢伦体,伢伦体”地乐得合不拢嘴。有一天海麻皮在嬉赌,抲赌的警察不认识他,把他和其他赌子一起抲到了警察所。其他人都保出去了,只有他赖在那里不肯走,说“这里好,有饭吃。”警察求他走,他说“伢要等伦体归来,保我出去。”弄得所长讨饶为止。这个笑话一传开来,嵊县人本来有一句俚语叫“海马屁造反”,意思是一只指头大的海马,竟想一个屁泛起潮来,讥笑人不自量,从此就改说为“海麻皮造反”了。
12月11日下午,钱伦体率部到达嵊县。这天阴雨绵绵,士兵们的衣服淋得烂湿。乡绅、商界在刚刚开通的嵊县汽车站列队欢迎他们,城内的几所祠庙打扫得干干净净,安排好了队伍的食宿。钱伦体是个极重乡谊的人。他家里穷,去保定军校的盘缠还是房头家长设法凑拢来送给他的。他一心想报恩桑梓,再三推托不愿进城,说怕惊动了百姓,准备到城南五里的十王殿去扎营。北伐军来了,嵊县光复了,这是嵊县历史上的一件大喜事,士绅们哪里容得他客气,你搡我推的把队伍迎进了城里。钱伦体和营部被安顿在西后街保婴局,这是嵊县新绅士帮聚会的地方。晚餐,商界设宴款待,共庆嵊县光复。
北伐军不费一枪一弹收复了嵊县,20多天来平安无事。可到了1927年的1月11日,终于消息传来,孙传芳的蒋起凤师1000多人,老百姓称他们“北佬”,从福建败退至新昌,即将到达嵊县。12日下午,新昌方向传来枪战声。北佬到新昌县城时,与国民革命军战于城东新昌江沙滩一带。革命军寡不敌众,即刻撤出战斗。北佬占领新昌城,一夜住宿,商家尽遭洗劫,民难深重,消息很快就传到嵊县,百姓惶惶,商界惊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