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公安局看守所现有民警队伍中,出生于1967年的周春钢,爱好“多做多说”。一般而言,对于“多做”,人们都会持肯定的态度。对于“多说”,囿于“多说不如少做”的传统观念,人们就会抱以不屑的态度。有鉴于此,我把“多做多说”作为此文标题,极有可能招致部分读者的指责:此题有明显亵渎周春钢形象之嫌!
但我还是坚持认为:没有比“多做多说”这四个字,更能确切地体现周春钢在看守战线上作出的优良成绩了。
2008年初春,在军营摸爬滚打了二十余年的周春钢,转业进了嵊州市公安局看守所。为让自己尽快适应看守工作,从成为管教民警那天起,周春钢就以虚心好学的态度,向“先进山门”的管教民警学习管教经验。伴随着年龄比他大的管教民警一个个地退休、外调,周春钢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看守所内年龄最大的管教民警。为让自己能够具有“引导年轻管教民警做好看守工作”的锦囊妙计,周春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努力探索适应新时期在押人犯的管教方法。工夫不负有心人,出自周春钢之手的“四要”工作法,因套路清晰、使用方便、效果明显而被有关部门推广。看守所教导员庞裕祥说:“‘四要’工作法的新鲜出炉,完全是周春钢数年如一日奉行‘多做多说’工作态度的结果。”
周春钢的“多做”,体现在他经常主动承揽一些年轻管教民警容易忽略的工作——按照看守规章制度,早晚必须对每个监室进行两次安全检查。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很繁琐。这些繁琐,主要体现在监管民警进入各个监室后,既要对每个监室在押人犯的被褥固定、鞋子固定、毛巾固定进行规范、点评,又要及时检查监室中的门窗设施是否出现松动等现象。周春钢说:“看守看守,关键在看,重点在守。如果因为检查不到位,导致发生越狱事件或其他人身伤害事故,就会给整个公安机关造成恶劣的影响。”
周春钢的“多说”,体现在他时常与在押人犯谈心、谈话,通过“多说”,达到观察、了解、揣摩每个在押人犯内心感受、思想脉络的目的,并及时施以有的放矢之策、对症下药之计。见周春钢一天到晚进出监室,不失时机地与在押人犯谈话,有同事就好心地劝他:“规定事项,作为看守民警的我们,没办法‘贪污’,但这种多谈和少谈一个样的谈话,你没必要过于认真吧?”面对这种关心式的提醒,周春钢总是笑着回答:“我年龄大,转眼就快退休了,趁着现在身体健朗,多做一些应该的。”
基于甘愿“多做”和“多说”,周春钢在今年一季度,光是有记录的谈话就达296人次。每个工作日平均约谈4个以上在押人犯,工作量遥遥领先于其他民警。或许有人会问,周春钢与在押人犯真的会有那么多的谈话内容吗?出于解释这个疑问,有必要把周春钢摸索出来的“四要”工作法,在这里简要表述一下。所谓“四要”,是指一要关爱,二要耐心,三要细心,四要讲原则。关爱,是指在日常生活起居上的关心,去感化在押人犯的心;耐心,是指尽最大努力与在押人犯进行思想上的沟通;细心,是指密切注意在押人犯的一举一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讲原则,是指无论是管教民警与被管教在押人犯,在法律法规及监所制度面前,都须严格遵守。周春钢之所以能够做到“多说”,就在于他能从以上四个方面,因地制宜引申出诸多可以让在押人犯心服口服的内容。
体现于周春钢身上的这种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自然得到了所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称赞。连续三年,周春钢被评为年度优秀公务员,两次获得嘉奖。在此次“星级”评选活动中,局党委因此评定周春钢为“监管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