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巫术之兴到歌舞之始
清末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一书中,对我国戏曲起源下过这样的定论:
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
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巫”是愚昧迷信的代表。但在上古原始时期,他是智慧的体现,他是神圣的象征。我们先从巫的起源说起:
原始群时代是无宗教的。只有到了原始群时代末期,才出现宗教的萌芽;到了氏族社会才出现原始宗教的初期形态,即氏族宗教。到了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发达的原始宗教,即部落宗教。而巫术作为宗教的一种重要形式,大概是出现在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当人们对人本身以及人以外的自然还处于蒙昧状态时,便容易产生出人与自然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的错误观念。幻想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达到影响自然以及他人的目的,便产生了巫术。(杨堃《民族学概论》)
巫术产生于蒙昧时代,有巫术必有巫,巫是巫术活动的表演者和执行者。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巫是季咸。季咸,又称“巫咸”,郭璞《巫咸山序》说他是帝尧时期的巫医。《列子》中说:
有神巫曰季咸,知人生死存亡,期以岁月,旬日如神。
其时巫的作用被上升到了“知人生死存亡”的神奇程度。也就是说,他们是那个“蒙昧时代”上通神道,下通地灵,通达自然法则的智者。从辩证的观点研究,由于巫在事神、事鬼、事君王的过程中,使用了文字,发展了文字,同时创造了历史,记录了历史。巫运用宗教手段,对凝聚部落人心、稳定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正如张紫晨在他的《中国巫术》一书中所说的那样:
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型,巫是上古精神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它对中国文化的推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举凡天文、地理、历法、术算、军事、历史、乐舞、医药、技艺无不与巫的活动和创造有关。他在人类文化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在上古特殊历史条件下,几乎是一个全能的人才。
《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祝在《左传》中又称“祝宗、祝史”。本为觋,即男巫,属礼官,掌祭祀典礼等事。
巫舞,是巫施行巫术时的一种重要内容。《扬子法言》中有“巫步”之说,谓“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这种巫步,因而被称为禹步,是当时巫舞的一种表现步法。笔者认为,这个“禹”应是“踽”字,“踽踽而行”,意为小步若跳,现在的巫师在作法术时跳起的巫舞,还保留着这种“小步若跳”的步法。
《书经》中亦有记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其“疏”解释为:“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为巫觋之风俗也。”因此,古人把“舞”与“巫”并称。“巫”与“舞”两字的音不仅相同,小篆的象形字也几乎一样,舞( )、巫( ),舞字只比巫字多了两个“人”,意为歌舞的人比巫歌时的人多。另外,舞时所持的道具也是一样,即手持鸟羽或牛尾。巫施巫术必有歌舞,舞人歌舞亦必有巫意。
除了舞人歌舞时有巫意外,其风俗也流传到了民间:
陈氏大姬无子,好巫觋,祷祈鬼神歌舞之乐。民俗化而为之。(《周礼》)
这句话可以意译成“陈氏大姬无子,喜好巫舞,以唱跳祷祈鬼神的歌舞自娱自乐。这是巫术风俗化育的结果。”
巫产生于前,歌舞产生于后,歌舞是从巫舞的土壤中孕育出来的。巫歌惊动了天。从此,天上有了神灵;巫歌惊动了地。从此,地下有了鬼魂;巫歌惊动了人。从此,人间诞生了歌舞。
巫风所及,便有了歌舞之兴。
歌舞之兴,便有了舞台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