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杭强接手查办的那起寻衅滋事案件,发生在2014年7月中旬。大凡干过公安工作的人知道,寻衅滋事案件中的涉案人员,因为“过节”的辅垫,双方身份往往相对明确,即使隐有不明之人,只要做好顺藤摸瓜这篇文章,也就不怕他“庐山不露真容”了。惟因如此,办结此类寻衅滋事案件,一般用不了多少时间。
然而让钱杭强头疼的是,他所接手的这起寻衅滋事案件,看似简单,实质不简单。不简单的原因在于,涉案双方人员都有难言之隐。破解这些难言之隐的过程,相当复杂。复杂到什么程度?依照钱杭强的说法是:“复杂得就像是座迷宫。”
首个意欲拆卸这座迷宫的人,名叫潘忠毛。潘系三江街道彭山自然村村民,现年50余岁,前些年,潘与妻子一起去外地做小笼包子,夫妻俩起早贪黑,赚了点钱。赚钱是好事,但钱多却不一定是好事,原因在于,钱多往往容易让人任性。一个人一俟任性,说穿了,无疑与吃饱了撑的有关。事实上,潘忠毛确实是吃饱了撑的——那天他与侄子潘见南一起吃酒,期间潘见南说,同村村民张亦江独霸了向彭山窑厂供应砖泥的生意。潘忠毛与张亦江素有成见,听侄子这么一说,脑细胞就开始任性,他不无愤怒地说:“都是彭山村人,为什么让姓张的吃独食?”又说,“彭山窑厂的老板也是神志不清,他一个外地人,怎能看轻我们这些‘坐地虎?’”于是趁着酒兴,带着潘见南等人前往彭山窑厂,闯进老板办公室,要求硬做供应砖泥的生意。老板一边陪笑脸,一边为难地说:“这事已经签了合同,只有等合同期满后再说。”潘忠毛见老板不给自己面子,火冒三丈,出手就打。老板弟弟见状,过来说理,这下更加惹恼了潘忠毛,于是一声令下,随行等人就将老板兄弟俩打得头破血流。
三江派出所接到报警,即将潘忠毛等涉案人员带到所里审理。因此事明显带有寻衅滋事性质,所领导指令刑事组的钱杭强具体办理此案。审理过程中,钱杭强意外发现,眼下正在为彭山窑厂供应砖泥的张亦江、杨秀校、任成军等人,早年采用威胁、拦路等非法手段,赶跑了原先那个砖泥供应商,然后强逼窑厂老板与其签了合同,而他所供的砖泥价格,竟然远远高于市场价。
凭着价格上的“优势”,张亦江等人开始吃香喝辣,车出车进。这让潘见南很是不爽:同是彭山村人,为何你能凭借供应砖泥发财,我则不能呢?于是就有了潘忠毛为侄子“拔刀相助”这出戏了。
法制社会,买卖双方必须遵循公平、自愿、合法、合理的原则。张亦江等人以威胁、拦路等手段强抢生意,无疑是村霸、地霸、恶霸式的行径,必须予以打击。然而让钱杭强傻眼的是,调查过程中,许多村民不是支吾,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私下了解,方知他们担心公安机关到时治不了张亦江等人。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钱杭强想方设法予以取证,终于,有关张亦江等人强行与窑厂老板签订供应砖泥的“霸王合同”内幕被揭开。
警方调查彭山窑厂有关事宜的消息,很快被张亦江洞知。为了逃避打击,张亦江唆使同伙“远走高飞”。基于张亦江的团伙成员中,多有前科,具备一定的串供经验,如果逐一抓捕,显然于取证不利。面对这一情况,钱杭强决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麻痹张亦江。见派出所毫无动静,张亦江果然以为警方拿他们没办法,于是放松了戒备,先是允许属下成员三三两两地回到家中,继而开始相互走动。到了9月15日这天,认为已经无事的张亦江,竟然纠集同伙,大摇大摆地前往招投标中心,参与工程竞标。获知这一线索,钱杭强即向所领导作了汇报,然后带领警力,前往招投标中心,将张亦江一伙悉数抓获。
潘忠毛与张亦江两个寻衅滋事的团伙被打掉后,在三江街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鉴于钱杭强成绩突出,局党委遂授其“侦查之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