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秋时节,崇仁镇所辖村落,隔三岔五地发生多起撬门、攀爬入室的盗窃案件。由于这类案件发生的时间皆在白天,弄得不少村民不敢去田头地畈劳作,生怕家中无人,让贼钻了空子。
千万不要以为这种心态,属于“杞人忧天”,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诠释这种心态的经典俗语——不怕贼偷,只怕贼惦记。有一年,我家附近屡发窃案,面对人们的议论,我和妻子好不担心,小偷会不会“光临”我家。为了消解这种“怕贼惦记”的情状,我向一朋友要了一只狼狗,虽然在投喂饲料、打扫狗窝、牵其出遛等方面,花费了我和妻子不少业余时间,但因有了这条护家狼狗,那个“怕贼惦记”的心态,方才得以消失。
基于有过“怕贼惦记”的经历,因此我十分理解那些担心家中无人、而不敢去田头地畈劳作的村民心情。但光靠理解,毕竟不顶事,顶事的,就是尽快抓获盗贼,只有这样,才能将身心陷于“离家不是,不离家又不是”困境中的村民们解救出来。
张燕峰是负责侦查这串系列入室盗案的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侦察员之一。之所以在此公开张燕峰的大名,原因在于侦查过程中,张燕峰发挥出了关键作用。关键在什么地方?关键在他把“信息导侦”这项工作,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做到了实!何谓到位?何谓到家?何谓到实?别急,允我慢慢道来。
话说张燕峰参侦此案后,他就开始深入崇仁镇内,收集有关涉案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予以归类、分析和研判。很快,一个卢姓贵州籍涉嫌人员浮出水面。溯查卢某来历,发现他曾有过盗窃前科,2014年初来嵊。按照大多数寻求打工的外来人员做法,到了嵊州后,首先是找妥一处廉价租房,然后开始寻找合意的工作。但这个卢某,长途奔波至嵊的当天,不在市区落脚,反而转车到崇仁镇,住进镇上一家名叫“温泉旅馆”的店内,且一住就是整整一个月。尤为奇怪的是,这一个月里,卢某竟然没去当地厂矿应聘。虽然“温泉旅馆”不像三星、四星级的宾馆那样住上一夜得花数百元,但即使以每天50元计,一个月也得1500元。没有工作的卢某,为何在住宿开支上如此“大方”?这大方的背后,隐伏着什么?
就在张燕峰重点关注卢某时,他又意外发现,“温泉旅馆”好像特别受到贵州籍人的青睐。翻查以往的住宿登记,张燕峰发现贵州籍代某、敖某也在“温泉旅馆”开有房间。虽然代某、敖某没有盗窃之类的违法犯罪记录,并且与卢某不属贵州省同市、同县人员,但奇怪的是,他俩竟然也像卢某一样,没有在崇仁镇上的厂矿企业寻求打工。在研判敖某的个人信息时,张燕峰又发现敖某的堂兄,也过着“流浪型”的生活。
四个贵州籍男子,没有具体的工作单位,成员中有三人均在同一旅馆开有房间,这一情况,可以说明他们的经济来源必定有问题。基于这一分析,张燕峰将卢某等四人所用的有关物品,交由技术部门,进行时间与空间的碰撞比对,结果发现四人的活动轨迹,与发生在崇仁镇辖区内那些系列入室盗窃案的时间,有着惊人的巧合。据此可定,卢某等四人应该是制造崇仁镇系列窃案的黑手。张燕峰即将卢某等四人予以上网布控,时隔两月,专案组发现卢某四人混迹于新昌一家网吧,于是商请新昌县公安局协助,将卢某等四人堵在网吧内。经过审理,卢某等四人对在崇仁镇辖区内的入室盗窃案供认不讳。
张燕峰毕业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2013年开始从事信息研判工作。由于好学上进,很快在预警研判、信息应用、贴近实战方面,发挥了作用。2014年第四季度,张燕峰通过信息分析应用,直接抓获犯罪嫌疑人10余人,为其他办案单位提供信息并抓获违法犯罪分子百余名。基于张燕峰改观了崇仁镇居民“只怕贼惦记”的局面,因此第四季度的“技术之星”荣誉称号,也就归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