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太平军在嵊县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钱徐良 2015年06月09日16:40:11 

   清兵入关统治中原后,满清政府按满族人的发式和服装粗暴地在所有汉族人中间推行“剃发易服”,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说法。太平军兴起,重新蓄发,因此民间称太平天国起义为“长毛造反”。

  太平军于1861年(咸丰十一年)11月8日[1]由诸暨进入嵊县,到1862年(同治元年)11月26日撤离,前后整整一年零十九天。在这一年中,太平军与清兵、嵊县本地民团发生了大小许多次战斗。单单按照同治《嵊县志》和民国《嵊县志》的统计,被清政府追认为“义烈”的就有一千二百多人。这份名单的死难者几乎涵盖了嵊县的每个村庄,我们张钱村一个很小的村子,也有一个叫钱顺金者名列其中。此数字外,还有许多死于非命的青壮年、老人和妇女,如我们钱家村,当时只有七、八户人家,在家谱记载中就有一人被掳,后不知所终。在嵊县,究竟有多少太平军死于与清兵和本地民团的战斗中,因资料难找,无法考证。

  “长毛造反”的轶事、传说,在我辈儿时老人们的闲聊琐谈中还会提及,但随着村中耄耋老人的不断谢世,如今早已淡出民间。笔者近年收集了一些有关太平军在嵊县的资料,经过整理和综合,撰成此文,使读者能知晓太平军在嵊县的概况。

  太平军进入嵊县的战略背景

  太平天国自1856年天京[2]内讧后,军事形势急转直下,武昌、九江等天京以西沿江重镇相继失守。1858年10月,湘军开始围困天京以西的最后一个太平军驻守的战略重镇安庆。1860年,曾国藩受任两江总督,制定了先全力夺取安庆,再沿江东下攻取天京的战略。安庆的得失将关系到太平天国生死存亡,但太平军多次拼搏均难撼围城湘军。

  1860年9月,洪秀全令陈玉成、李秀成各率大军,沿长江南北夹进武昌,其目的是迫使湘军撤围安庆去救武昌。为配合这一重大军事行动,洪秀全还令侍王李世贤等部在皖南、江西牵制敌人。李世贤部在江西乐平遭到湘军左宗棠部的重创,在江西难以立足,决定入浙江以避敌锋。入浙后,李世贤部连续攻取常山、江山、寿昌等地,并于1861年5月28日一举夺取金华。

  对于太平天国全力进行安庆保卫战的决策,李秀成并不赞同,他虽奉命沿长江南岸西进去攻武昌,行动却不积极。后他进皖南,下江西,入浙江,又再次进入江西,未按预定目标去湖北与陈玉成会师。1861年9月5日安庆失守,太平军的整个形势进一步恶化。

  在江西的李秀成得知安庆失守,立即率兵70万,大举入浙。李秀成入浙后,与李世贤相商,决定由李世贤部共10余万人,攻打温州、台州、处州[3]、宁波等处,由李秀成率70万大军进攻绍兴、杭州及浙北其它地区。

  在1861年李秀成大军向杭州、绍兴分头推进时,李世贤部也向宁波挺进。李世贤先命范汝增〔4〕率兵攻诸暨。其时诸暨清军已退保杭州对付李秀成军,因此只有少量团练抵抗范汝增部。10月29日,太平军一举攻占诸暨县城。11月初,李世贤所部黄呈忠〔5〕、范汝增等分兵两路,一由绍兴经孙坳入嵊,一由诸暨攻嵊。11月9日,黄呈忠、范汝增占领嵊县后,分兵南、北两路向宁波进逼。南路由范汝增指挥,从山路经陈公岭,至奉化,再至宁波外围。北路由黄呈忠指挥,沿剡溪塘路[6]进上虞,经余姚、慈溪再占镇海,对宁波形成蟹钳式大包围。12月9日太平军攻克宁波。

美丽的剡溪塘路(录自同治《嵊县志》)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