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北山民团在钟家岭袭击那天义吕林德部,吕林德部向诸暨溃退。17日,吕林德部复由诸暨进入焦坑、雅璜等处,北团回击于坂头、小岭头,吕林德率部由嵊南进入新昌。
9月19日,太平军陆顺德部从余姚攻陈公岭。此时驻守在陈公岭的除陈朝云外,还有清军带兵都司邵英豪。陈朝云、邵英豪等竭力防守,与太平军相战竟日,清兵和民团不敌,于20日陈公岭被攻破,邵英豪下落不明,陈朝云带残部204人逃到宁波。太平军由溪口直扑奉化县城,21日奉化县城再次被攻破,知县被杀。
10月6日,驻诸暨的太平军数万进入榆树、高脚峰等地,北山民团汇同绍兴县东乡民团三千人在双溪桥打败太平军,《志》载:太平军“尸横遍野”,民团“释被掳者数百”。太平军余部走绍兴童家岭、绿岸,团兵追之,太平军又逃入绍兴马黄岭。
10月9日,英国水师总兵丢乐德克、常胜军副领队法尔思德、常安军(中英混合军)统带参将葛格、常捷军统带勒伯勒克及清提督陈世章、参将布兴等大举进攻奉化。太平军打死英军24人,常胜军头目美国人那师也被打死。后太平军不支,于次日奉化城被中外联军攻破,太平军从奉化败入嵊县。
11月初,太平军攻入南山,《志》载:“焚掠甚惨”。5日,太平军更有大队人马进入南山,南山团勇数百人截击太平军,太平军被杀84人。一个钱姓的中叶村人持着鸟枪凭险射击,杀太平军13人。太平军知势不可为,遂撤出南山。
因北山民团屡屡击败太平军,周胜富于11月9日,邀集诸暨、新昌、绍兴、上碧溪、江沿等地共七股十余万太平军,开赴北山在葑田岭袭击北山民团。北团无法防堵太平军的强劲攻势,退守锱岩头、画庙后。此战北山民团被杀数十人,《志》载:沿途村子的“老幼被害者二三百人,纵火延烧数十里”。此战后,嵊县各民团气势低落。
自5月10日中外联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得宁波后,太平军与中外联军及当地民团在慈溪、余姚和上虞进行拉锯式战斗,至11月18日中外联军推进至上虞。太平军沿途结卡树栅14处,均被毁。21日,中外联军抵达上虞城下,开始攻城。太平军英勇抵抗,法人税务司日意格被太平军用枪击中,弹穿右臂落马,受重伤。中外联军用大洋炮轰城,城墙被轰塌。22日,终因中外联军力量过分强大,太平军悄然撤离,上虞失陷。当时,法人副将勒伯勒东炮轰上虞城竟日,城中一点动静都没有,派人去看,才知太平军已撤离。太平军退出上虞后,一部往绍兴方向撤退,一部分退入嵊县。嵊县北团堵截于王沙、槠树等地,太平军死伤很多,嵊县各民团气势复又高涨。
中外联军在进攻上虞的同时,另一支清军和民团进击新昌。11月26日,新昌太平军与清军及地方民团的战斗失利。太平军从新昌城西、北门分走嵊县。
随着太平军在浙东军事环境的恶化,驻嵊城乡的太平军也于11月26日退出嵊县。至此终结了太平军在嵊县一年的军事活动。
本文主要是根据同治《嵊县志》《谈浙》《浙江忠义录》《平浙纪略》等书籍以及一些家谱资料,对太平军在嵊县的一些军事活动进行了整理。上述书籍和资料都编写于清代,在文字狱盛行连皇帝的名字都忌讳写的年代,它们的观点肯定是站在清廷的立场上,把太平军看成“贼匪”进行大加鞭挞的。虽然它们在叙述时,存在着严重的倾向性,但对太平军与嵊民团战事过程的记述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本文作者:现任职于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注释:
〔1〕本文中以阿拉伯数字标出的日期为公历,中文数字为农历。
〔2〕天京:太平天国首都,即现在的南京市。
〔3〕处州:丽水市的古称。
〔4〕范汝增(1840-1867):广西平南人,太平天国将领。11岁参加太平军。后为侍王李世贤部将,授讨逆主将,封进天义,后封首王。1867年在山东寿光的弥河之战殉职。
〔5〕黄呈忠(1826-?),广西人,太平天国将领,戴王,隶李世贤部。1866年2月,率部占漳浦,5月漳浦失守,后不详。
〔6〕塘路:堤岸路,此指沿剡溪的陆路。
〔7〕见民国36年重修《古剡马氏宗谱》卷一《斐亭公传》。
〔8〕见《谈浙》,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六),第601页,神州国光社出版,1952年。
〔9〕贼:是当时站在清廷立场上太平军的诬称,包括下文中“土匪”之类的用词,都是对太平军或帮助太平军人士的诬称。
〔10〕诸邑:诸暨县。
〔11〕见《嵊州竹溪钱氏宗谱》卷三《廪膳生煃公传》第13页。
〔12〕见《嵊州竹溪钱氏宗谱》卷三《邑庠生智公传》第22页。
〔13〕见《谈浙》,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六),第601页,神州国光社出版,1952年。
〔14〕假:借用
〔15〕第:次第。
〔16〕纠:集合。
〔17〕同治《志》,即同治《嵊县志》。因下文多处引用同治《志》,都简写为《志》载,即是同治《嵊县志》载。
〔18〕山口之战事引自:《浙江忠义录》第445页,1970年版。台联国风出版社;
〔19〕镛天义:太平军的封号。下文中的“那天义吕林德”,“那天义”也是封号。
〔20〕花旗军:太平军的一部分,原为土匪武装,后加入太平军,但恶习难改,唯以劫掠为目的。荼毒嵊县乡民,主要是该部所为。
〔21〕以上为《太平军开元遗事》记载。此资料的作者为开元四村周渌成,他在资料的最后写道:“以上事情是我年幼时先伯父之言,周恩佑与我曾祖为近系,亦遭连株之祸。”见浙江省嵊县县志编纂办公室《嵊县志》第十四编军事有关战争、武装等资料,案卷62号。
〔22〕唐•李贤注《后汉书•袁安传》引《汝南先贤传》载: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后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23〕见同治《嵊县志》卷十六人物志•义烈第4页。
〔24〕见同治《嵊县志》卷十六人物志•义烈第7页。
〔25〕遮:阻挡,阻拦。
〔26〕见民国《嵊县志》卷十七人物志•义烈第8页。
〔27〕见同治《嵊县志》卷卷十六人物志•义烈第25页。
〔28〕白峰:即白峰岭。
参考书目:
1.《浙江通史清代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2.《平浙纪略》,同治癸酉(1873),浙江书局刊。
3.《浙江忠义录》,台联国风出版社,浙江采访忠义总刊本,民国59年。
4.《嵊州竹溪钱氏宗谱》
5.《崇仁义门裘氏宗谱》
6.《剡北里墺王氏宗谱》
7.《贵门吕氏宗谱》
8.同治《嵊县志》
9.民国《嵊县志》
10.民国《新昌县志》
11.光绪《上虞县志》
12.王兴福《太平天国在浙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3.阮建根、郦勇《太平天国在诸暨》,九洲出版社,2013。
14许瑶光《谈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六),神州国光社出版。
15.开元四村周渌成《太平军开元遗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