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嵊州各项社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40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协调的40年,也是公共服务水平巩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的40年。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改革开放40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步履一直伴随嵊州经济建设的历程。百年越剧在发展中进一步走向成熟,经久不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路上,“红马甲”持续在行动;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职业人群到全体城乡居民,“兜”住了百姓稳稳的幸福……
“红立方”引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万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启动。(王勇吉)
文明清泉 润泽心灵
在一言不合就斗图的今天,谁手机里要是没存几套表情包都无法愉快聊天了。而在微信表情包里,最近又多了两套专属于嵊州市民的表情包——文明城市创建表情包和邻舍+志愿者表情包。这两套由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合出品的表情包,一上线就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极大欢迎,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志愿活动中来。
近年来,我市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坚持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并举,着力在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制度化、生活化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2013年1月成功创建成为省示范文明城市。2017年4月,我市正式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今年2月14日,中央文明办正式公布嵊州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十大整治十大创建”“五美行动”有序开展,城区各主要入口、“三江两岸”、官河路、嵊州大道、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小城镇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联动推进,公共环境秩序大为改观,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品质和形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效提升。
资料图
2017年8月,我市启动“红立方”引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万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自此,在嵊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个个身着红背心、头戴红帽子的志愿者,他们劝导市民文明出行、深入卫生死角打扫卫生、走村入户分发宣传资料、美化居住环境……从城市到乡村,志愿者们以网格化结对的形式赴社区、街巷、市场、路口等开展共建共创,“志愿红”成为了涌动剡城的一道靓丽风景。同时,探索建立“村嫂”和“邻舍+”志愿服务组织,精心打造“村嫂”和“邻舍+”志愿服务品牌。
资料图
创建载体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为了不断增强文明创建的吸引力和实际成效,激发群众认同感。我市先后开展了文明出行、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主题实践活动和小城镇文明行动,在“礼让斑马线”、打造“最美楼道”“唱游越乡、崇尚文明”等品牌特色活动的引领下,礼让斑马线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公交车、出租车让行率达到100%。市民文明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文明排队、垃圾不落地、车窗不抛物等公共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市民自觉参与创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文明之风厚植越乡大地。
南街村文化礼堂(资料图)
我市还依托古祠堂、农家书社、家宴中心等原有阵地,建成188家文化礼堂。在我市,文化礼堂里不仅有单纯的文化娱乐,还有理论政策宣讲、乡风文明弘扬、文明礼仪教化、文化知识传授。承载着历史和乡情的文化礼堂,唤醒了更多人对家乡的眷恋,文化礼堂已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场所:市级层面有文化走亲进礼堂、春泥关爱进礼堂、道德巡讲进礼堂、养老服务进礼堂等活动;在传统重要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民俗在礼堂”礼仪活动;在人生重要节点,上学(7岁开蒙)、升学(大学录取)、参军、嫁娶、祝寿等人生重大喜事时,开展“五喜进礼堂”纪念活动,开展新兵入伍壮行礼、“金榜题名时,文化礼堂行”等活动;开展评大事要事、评实绩实效、评新风好事、评陈规陋习、评文明三户等“五评在礼堂”评议活动。村民们在不断拥抱幸福的同时,更积极地融入其中,激发了文化礼堂鲜活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形式多样的文明活动唤醒了人们的道德自觉,城乡一体、共建共荣、全面发展的变化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