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省政府批准嵊县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
初冬时节的经济开发区,依然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宽阔的道路,标准的厂房,加上繁忙的流水线和轰鸣的机器声,构成一幅幅美丽壮观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图景。
你可能想不到,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是荒芜地带,不少地方还是滞洪纳水的泽国。
将时光回拨到1992年6月。当时的县委八届九次全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关于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的意见》,确定开发区的开发目标、优惠政策和组织领导,选定在交通便捷的县城东南(主区)和城北(副区)建立嵊县经济贸易开发区,同时成立嵊县经济贸易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设经贸开发区办公室,负责经贸开发区的日常工作。
现如今,经济开发区由城东和城北两部分组成。其中,城东开发区东至东郭,南至花园地,西至上三线,北至黄泽江;城北开发区东至剡溪,南至原化肥厂,西至环城西路,北至禹溪。
和现在不同,成立之初的经济开发区规模并不大,但栽下的梧桐树,已引得凤凰来,很快创造了不俗的业绩。在1994年8月9日召开的省经济开发区专题会议上,总规划面积5.87平方公里,包括城东、城北、城西工业块状在内的经济开发区被批准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1995年12月6日,嵊州市成立仪式举行。(资料图)
1995年,嵊县撤县设市,嵊州经济开发区再添薪柴,由此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在全市上下和经济开发区党员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2000年后,嵊州经济开发区进区工业企业已达300多家,初步形成以领带、针织、电机、厨具等为主的产业框架。
筑巢引凤,凤越来越多,巢就需扩建。2001年,嵊州经济开发区区域进行调整,启动二期规划建设,除城东外,将22平方公里的浦口区域也纳入其中。除分设传统特色工业区、传统产业改造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外商投资区)外,也建设了商住配套区及公共服务、公用设施等,将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一个以工业为主体,集居住商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浦口社区的竺大姐清晰地记得,2003年2月22日的上午,嵊州经济开发区(浦口)奠基暨浦南大道开工典礼举行。她说,浦南大道建成通车以后,坐公交车也变成了享受,再也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旧模样。
再一次变革是在2014年3月4日。当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经济开发区(浦口街道)召开大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浦口街道办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统称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浦口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为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区域和原浦口街道管理区域。
同年12月30日,在市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提出推动发展平台提档升级、五年再造一个开发区的开发区“二次创业”目标。
嵊州科技创业中心
2016年12月,市十四次党代会为经济开发区绘就了更加美好的蓝图,要求把“打造国家级开发区”作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开启高水平“三个嵊州”建设新征程。
35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正高歌迈进,抒写新时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