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嵊州文创(第四十三期)】应德明:青砖上雕刻千年时光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记者 马丽萍 2019年03月01日10:07:10 
  人物简历:应德明,1954年出生于嵊州,城隍庙建筑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30多年来从事木雕、砖雕、灰塑等技艺,创作出大量的精品,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与人合作出版了《中国佛国造像艺术》《中国神兽艺术》等多部作品。

  无论是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间,还是绍兴大禹陵、新昌大佛寺的照壁上,都缀嵌着许多极具文化意蕴的砖瓦,展示了失传已久的砖雕艺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雕刻精美、技艺出众的砖雕出自我市一位农民应德明之手。

  应德明自幼喜爱美术,少年时曾到东阳学习木雕技艺,天赋、好学加上努力,他的手艺渐长。本可以以此为生,但一个想法却改变了他的选择。

  应德明喜欢游历,脚步遍布国内山水、建筑。在几乎跑遍大江南北的庙宇、寺院、历史古镇后,他被那些年代久远、风格各异的砖雕精品所吸引,再也挥之不去。一种将砖雕艺术重现的想法时时撞击着他的心灵,为此,他一边游历,一边考察,一边做了大量的笔记、细心绘制图稿。

  砖雕是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我国传统的一项民间艺术,从秦砖汉瓦开始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砖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形式更是丰富多样,雕刻手法上,也与木雕、石雕相类似,有浮雕、圆雕、镂空雕、多层雕等,它们或装饰在庙宇的屋脊、屋檐上,或用作装饰民居的窗格、门楼、门帘、壁面等。到明清时期,砖雕艺术在江南已是相当盛行,一般的民居住宅以砖雕装饰已十分普遍,而其古朴典雅、秀丽脱俗的效果以及不怕风雨侵蚀的优点,也是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式建筑逐步取代老式民居,砖雕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小,这门古老的技艺也面临传承堪忧、濒临失传的境地。

  为砖雕艺术之美所深深打动的应德明,出于职业的敏感和爱好,决心让砖雕艺术重放光彩。1996年,他专程去新昌古建砖瓦厂商谈开发砖雕产品的设想,双方一拍即合。此后整整两年时间,他一心扑在砖雕工艺的开发研究中。然而一切远非当初想象的那般容易,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如泥巴的湿度、天气的干湿度、半成品的保养期时间、进窑后的烧制期时间等。面对众多的难题,应德明决定迎难而上,他到处采集土样,掌握泥性,对各种质地的泥土进行了千百次试验,并打算小试牛刀,当时杭州建造“宋城”,急需一批仿古砖,应德明和几位从事古建材行业的朋友通过联系承揽下这份活,自觉做出来的古砖十分地道,但最后却被告之不合要求。

  面对现实的“下马威”,应德明没有气馁,而是意识到要学的东西还太多。他打听到某大学有一位老师,几十年从事土质研究,在这方面颇有造诣,就带着大包小包的泥土前往讨教,经过一番指点,茅塞顿开,终于领悟到泥巴有泥巴的“性格”,关键是应该把握好泥巴的粘性、软硬度、韧劲等,依照其本身肌理,顺势造型。回来后,他又进行了多次试验,终于成功制作出了砖雕产品。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嵊州文创(第四十二期)】剡藤纸:魏晋风骨 一纸如玉
【嵊州文创(第四十一期)】应汉军:青石上刻下岁月传奇
【嵊州文创(第四十期)】张立人:指尖上的匠心泥韵
【嵊州文创(第三十九期)】俞樟根:翠竹飞花映彩霞
【嵊州文创(第三十七期)】俞田:竹根上的涅槃
【嵊州文创(第三十六期)】黄科达:一刀一刻总关情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