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嵊州网视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健康在线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嵊州网视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社会文化
我和我的祖国·嵊州好故事|世代只为一个梦 ——记我家这70年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刘长虹 2019年07月16日09:28:48 
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方位展示嵊州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讲好新时代嵊州故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合力推进高水平“三个嵊州”建设和奋力谱写“‘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篇章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嵊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游局、市文联联合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嵊州好故事”征文征集活动,今起从征文来稿中择优发布,请予关注。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流沙河

  常言道,只有心中有梦才会有希望。没错,不论是大到整个嵊州,还是小到一个家庭,甚至具体到个人,要想进步和发展,就都得怀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我只是一名普通嵊州老百姓,讲不出什么大道理来,但就拿自己家来说,从1949年建国至今70年来,之所以能一步步迈上幸福的康庄大道,我觉得,除政府各项惠民政策,那便是我家几代人坚守理想的结果。

  祖父的田地梦

  不论在哪朝哪代,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大的理想莫过于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但不同时期,老百姓对好日子的要求标准也不尽相同。我的祖父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他和当时大多数农民一样,毕生最大的理想是能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

  为了这个朴实的理想,祖父23岁参军,跟着共产党打天下,枪林弹雨,几经生死,直到新中国成立第二年土改时,他才如愿以偿分到田地,实现了自己的田地梦。据后来父亲给我讲这个故事时描述,我家分到田地那一刻,当时已年近而立的祖父,像范进中举般欣喜若狂。他孩子似的,在新分到的田地上打了个滚,然后捧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子上嗅嗅,放在嘴里尝尝,继而眼泪汪汪……他们那一代农民的田地情结,现代人是无法理解的。

  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后,身为庄稼把式的祖父,变得更勤快了,他跟互助组成员联手,耕田犁地,挑粪送肥,翻土播种……像抚养儿女一样,精心对待每一寸土地、每一棵禾苗。苦心人天不负,当年秋天庄稼就大获丰收。看着装得满满的粮仓,祖父激动得再次哭了。也就是从那一年起,我们家才改写了年年粮食不够吃的“光荣历史”。

  就这样,祖父在属于自己的田地上,默默耕耘了将近10年。到了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集体吃大锅饭时,身为种田能手的祖父,又被认命为生产队长,带领大伙儿一起耕田种地。在祖父带领下,我们所在村子,庄稼年年大丰收,就是在三年特困时期,村里也没出现饿死人的事件。

  直到再后来改革开放,土地联产承包到户,田地再次回到农民手上,祖父才在生产队长位子上卸任下来。这时候,他已年近六旬,但腰不疼,腿不跛,身体还很硬朗,于是,再次抡起锄头,经营起了他心爱的田地,直至生命结束。

  父亲的大学梦

  父亲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本打算中学毕业后,再上大学跳农门光宗耀祖的,可偏偏赶上了“文革”大学停招。辍学之后,父亲跟当时很多有抱负有理想的知识青年一样,积极投身到了农村的生产建设当中,什么理想,什么未来,在艰难的劳作中,早就化成了泡影。可太阳不会永远被乌云遮挡,1977年党中央恢复高考的消息,让父亲这一代已不再年轻的青年人,再次迎来了艳阳天。

  父亲是幸运的。他通过几个月用功复习,作为国家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最终被一所师范院校录取。当年分到田地后,祖父范进中举般欣喜若狂的场面,我是在父亲后来的描述中间接得知的,但父亲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那股疯狂劲儿,是我亲眼见到的。当时,父亲已年近而立,我也八九岁了。邮递员叔叔把父亲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时,父亲正为我辅导家庭作业。他从邮递员手中接过装有录取通知书的信封时,先用力呼了几口气,才小心翼翼地拆开;掏出录取通知书看过后,又发疯似地问我一句:“儿子,这不是在做梦吧?快掐我一下!”当我在父亲手臂上用力拧了一下后,他才慢慢在欣喜中平静下来。

  母亲跟那时大多家庭妇女一样,父亲考上大学的消息,既让她高兴又让她担忧。可母亲担忧的,不仅是父亲上了大学后会变心,更是往后家里的生活。当时,我们兄妹三人,都年龄尚小,家里还真离不开男人。在万般无奈之下,父亲最终忍痛烧毁这张来之不易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的大学梦彻底宣告破灭。

  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学校大都是民办教师,父亲大学梦破灭之后,没有跟祖父一样侍候田地,而是在村里当起了民办教师。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只管付出,不问回报……父亲就这样在乡村教育事业上,默默奉献几十年,到他转为公办教师时,已接近退休年龄。

  我的都市梦

  跟祖父和父亲他们比,我可是野心不小。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我大学毕业后,刚好赶上南方大开发,与当时很多有梦想的青年人一样,我不听父母奉劝,毅然放弃地方上安排好的铁饭碗工作,孤身一人南下闯荡,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做个都市人。

  南方城市固然不错,潜藏着无数的发展机遇。可与此同时,这里也是个不缺人才的地方,像我这样前来谋生求发展的大学生,何止千千万万,要想找份对口工作,简直比蜀道还难。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我睡过天桥;在手头最紧缺的时候,我一天只吃两个包子。但尽管如此,为了心中那个都市梦,我还是最终坚持了下来。

  从流水线工人,到质量检测员,到生产组长,到技术员,到工程师,到副厂长……我放下身段,先从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朝前发展。通过15年打拼,在我38岁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在都市安了家。这时候,祖父已不在人世,父亲也已在教师岗位上退休,我们举家迁移到大都市的事,当时不知羡煞多少父老乡亲。这用父亲的话说就是:“儿子,不容易啊!你是我们世代人中,最强的一个!你爷爷种了一辈子地,我当了一辈子教书匠,都没啥大的出息。可真没想到,老了老了,我还沾你的光成了都市人!”

  的确,我们全家,从今往后,就都成都市人了!不对,应该是我家世世代代,从今往后,都成了都市人!我们永远都不再是乡巴佬了!尽管为了一个都市梦,我付出了整整15年青春,但一想到这些,我依然觉得颇具成就感。

  女儿的乡村梦

  女儿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后又读了研究生,是我们世代人中最有学问的一个,但也是最“不争气”的一个。

  为何这样说她呢?要知道,我当年大学毕业后,为了实现都市梦,让世世代代都成为都市人,独自南下闯荡,不知道吃尽了多少苦头。可女儿倒好,研究生毕业后,不留在大都市好好发展,宁要去偏远山村工作,说是要支援农村建设,带山里人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不是倒退回去了吗?再说了,农村那么穷,凭你一个黄毛丫头,说脱贫就能脱贫的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爷儿俩分歧很大,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步。可到头来,还是应了那句“娃大不由爹娘”的话,女儿最终还是去了农村工作。

  开始只是说去工作的,过上一两年再回到城里来,可她倒好,“黄鹤一去不复返”,她居然自作主张在农村结婚扎根了。因为这个,我与她差点断绝了父女关系,连她的婚礼都没去参加。“就当没生这个闺女吧!”我对自己说。

  可直到2018年,我有事回了趟老家,才惊奇地发现,现在的农村,早就今非昔比,一栋栋小别墅,一个个村办企业,一个个敬老院,一个个旅游度假村……如雨后春笋般在农村出现,方方面面都不比城里差了。这时,我才觉得,当初不让女儿去农村发展,的确是我错了,便跟她重归于好。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看到乡村如此大的变化,已不再年轻的我,突然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等我老了,要再次回到乡村生活。

  70年岁月如歌。从祖父在田地上默默耕耘,到父亲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汗水,再到我通过努力把全家人带进大都市,再到女儿研究生毕业回乡村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70年来,我们一家几代人的追梦历程,不正是所有嵊州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吗?由贫穷到富裕,由落后到繁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正是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铸就了嵊州现在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吗?放眼当下,展望未来,嵊州的明天将会是怎么样的呢?作为一名普通嵊州老百姓,我的心潮不由澎湃起来……

编辑:何东铭
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今日嵊州》数字报
  延伸阅读
>>文化生活
小百姓,旧时剡地的特殊人群
浙一下沉专家聊聊心脏瓣膜病的治疗
这次的明星同款是最难买到的一批
盛夏运动过量 慎防肌肉“溶解”
2019年上半年汽车召回数量达275万辆
中国泳将辛鑫:世锦赛金牌“不可思议”
《狮子王》技术的胜利,同样的感动
中国乐队简史:从一无所有到等待天才
网上看《今日嵊州》
数字报纸首页缩略图
图片中心
专题推荐
· 【专题】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抓好"三个年" 围绕"五个聚焦"
· 【专题】聚焦2019·嵊州两会
· [专题]"70有我更青春"网络主题活动
· 【专题】聚焦2019全国两会
· 【专题】剡溪潮涌四十载
· 【专题】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嵊州网视
国内要闻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
国家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
亚投行成员增至100个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全面推进反洗钱事业
前5个月新增减税8168亿元
儿童买两类优惠车票拟只看年龄
国际要闻
法要建太空司令部 空军将发展成空天军
埃及弯曲金字塔内部墓室向游客开放
因故障 印度月球无人探测器延期发射
聚焦伊核问题:伊朗愿有条件谈判
波音空难危机:美联航再取消航班
难民危机成欧洲难以抚平的伤痛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