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嵊州文创(第四十八期)】王剑锋:一件作品一个故事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记者 马丽萍 2019年07月18日11:20:03 
人物简介:王剑锋,工艺美术师,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1997年开始学习创作泥塑雕刻,2006年开始从事根雕创作。多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市级金奖。

.

  与手握刻刀的精雕细琢相比,王剑锋显得不善言辞。

  或许,他把更多的斟酌放于内心的估量。以及对作品的打磨。

  1996年,王剑锋从嵊州市越风美术学校毕业,跟随宓风光、蔡国平学习泥塑、雕塑等。之后与多数手工艺人一样,离乡外出,到一些城市的工艺美术企业工作。

  那是一段纯粹为谋生计而度的时光。薪酬不算低,却总是令他苦恼。活干得再完美,产品做得最好,也不过是流水线上一道工序,没有标签,更没有人记得创作者的名字。这让他觉得很没有成就感。

《济公》

  如此十年。2005年,王剑锋回到嵊州,继续跟随宓风光创作泥塑。彼时市艺术村刚刚成立,宓风光的工作室也搬入艺术村。闲余,王剑锋会在艺术村里走走,看看。艺术村里最多的是根雕工作室,眼看着一件件不起眼的树根朽木被雕刻成弥勒、仕女,又转眼被人买走,王剑锋若有所思。想着自己有不错的美术基础,又学过泥塑雕刻,如果转学根雕,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吧。

  2006年开始,他在艺术村从事根雕创作。

  刚开始时,与多数人一样,学做弥勒。作品价格不高,但市场需求很热,比较受客人青睐,所费心思也不多,有时一天能做好几个,只要做出来,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的客户等着购买。“那时,赚钱的意识还没有,雕出来的作品有人要,并且自己能养活自己,就非常满意了。”他有种小小的满足感。

  后来,手艺渐进,开始专注于作品的创作。从事泥塑多年,转型到根雕,是一种占便宜的事,但两者也有质的区别,一个是做“加法”,一个是做“减法”,对细节的揣摩也各有千秋。有时遇到创作的瓶颈,王剑锋就会停下来,到艺术村其他根雕大师的工作室去看看,观摩请教。

《雨巷》

  王剑锋性格内向,话语不多,比较追求细节的完善,更专注于手中的那把雕刻刀。由于用心雕刻,把独一无二的材质与传统技艺做到巧妙结合,其作品自有特色,获得客户喜爱,并多次获国家、省级奖项。2008年他的根雕《唐女》荣获浙江省根艺精品展金奖,2009年根雕作品《出塞曲》荣获第四届东阳木雕竹编及其他美术优秀作品博览会银奖,2010年根雕作品《共鸣》荣获中国东阳根雕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童趣系列》荣获第六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雨巷》荣获第十二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月光爱人》荣获第八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巜琴思》荣获第十三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特等奖,《童心》荣获第九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琴思》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嵊州文创(第四十七期)】钱小英:一捧紫泥塑一生
【嵊州文创(第四十六期)】陶海峰:从传统文化中“寻根”
【嵊州文创(第四十五期)】袁忠良:为浙东唐诗之路留影
【嵊州文创(第四十四期)】蔡国平:生活有温度 作品才有灵性
【嵊州文创(第四十三期)】应德明:青砖上雕刻千年时光
【嵊州文创(第四十二期)】剡藤纸:魏晋风骨 一纸如玉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