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监督标尺 增强监督刚性
监督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头戏。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为促进人大监督更具刚性、更有成效,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开展专题询问,促使民生问题和政府决策面对面沟通解决、面对面表态承诺。市人大常委会抓住人代会期间代表人员时间集中、精力集中的特点,探索在人代会期间组织开展专题询问,并将专题询问融入到人大日常监督工作中。在人代会期间开展“询问监督”的基础上,又对民营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城市建设和管理等群众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询问,监督手段和方式更具刚性,更显常态化。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情况
实效是人大监督的生命力所在。为增强监督实效,既要有一抓到底的刚性,也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市人大常委会紧盯平台建设,连续六年关注开发区和高新园区建设,促进平台能级不断提升;紧盯城乡融合发展,建立生态环境报告制度,连续三年跟踪监督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全域旅游、垃圾分类等工作,促进城乡共治共美;紧盯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每年选择一个侧重点开展监督,促进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供给。
最能体现人大监督韧劲的是保障饮用水安全,从2007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十余载紧盯不放。如2017年,围绕打好Ⅴ类水和Ⅳ类水剿灭战,组织人大干部及全体代表,全面开展水资源保护执法检查。2018年,上下联动开展《绍兴市水资源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暨跟踪督查。2019年是持续关注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第四个年头,常委会继续突出问题导向,加快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助推由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贷款的第三、第四水厂建设工程进程;积极发挥绍兴市代表建议作用,推动嵊新水权协同利用取得重大突破。
多位一体联动监督,是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上的又一实践。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群众关注热点开展监督,推动形成以人大监督为主、其他监督手段相配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凝聚监督合力,实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联合审计外脑,把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和审计监督进行了有机融合,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运用检察院公益诉讼力量,对群众关注的公益保护“最热点”开展监督,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资源、国有财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一系列公益保护问题;联动纪委监委,针对代表反映“不满意”的建议办理工作,开展联合监督,有效推进了如乡镇水厂整合等工作……
传承与创新,奋斗不停歇,成绩绝非一日之功。近年来,嵊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实践监督的新模式,除有效运用审计、司法、监察等多种力量构建联合监督新格局之外,还不断探索网上监督,建立微信议政平台,积极为代表答疑解惑,两年来推动解决近100件群众关注的要事急事;借力精英监督,组建咨询专家库,引入专业力量融入人大监督体制机制,为加强和改进县级人大监督工作提供了嵊州样本。
细微体察民生 诠释为民理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监督工作的风向标,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着力督促解决涉及群众福祉的热点问题。
视察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码头建设情况
民生实事项目和代表建议是群众呼声最直接的体现。市人大常委会把民生实事和代表建议督办作为回应群众关切、促进民生改善的有效途径,针对民生实事项目,建立“年初听安排、每季问进度、年底评绩效”的监督链条,环环跟进,逐项开展对口监督,并将项目完成情况提交人代会进行满意度测评;针对代表建议办理,通过分线督、当面问、集中听、回头看,推动政府对代表建议进行及时的研究处理和答复,针对答复“正在解决”的建议,每年组织代表与承办单位面对面督办,进一步提高建议解决率。
如针对代表和群众普遍关注的农村出行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课题组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掌握第一手真实情况后,形成了关于开展农村公路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的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在政策、资金、用地等资源要素上给予优先考虑,计划每年改造25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用三年时间完成75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的提升改造任务。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专题视察、专项监督、明查暗访等方式,持续开展跟踪监督,农村发展和农民出行得到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