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奋斗,不青春。梭磨河水波粼粼,昌列圣山经幡舞,愿作藏区格桑花,护佑同胞享安康。” 9月,潘鑫荣开启了第5个月的援藏工作,“藏羌回汉一家亲,吾心安处即故乡,一眨眼,我竟然在马尔康工作4个多月了,时间过得真快。”
奔赴马尔康
图片来自网络
今年5月,我市新一批17名专技人才奔赴四川马尔康市,开展对口帮扶,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潘鑫荣就是其中一员。
“我是党员,我愿意。”工作10年,潘鑫荣的这句话被无数次定格在工作群里。有人经常劝她“多陪陪你22个月大的儿子”,她总会面露羞涩地答复:“我对不起宝宝,但是我忍不住要请战。”
5月6日,潘鑫荣与其他援川人员一起到达马尔康。在那里,她担任马尔康市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主要负责内科业务。通过“教学查房,实践指导”等方式,潘鑫荣与当地医生交流互动。她认为,先进的医疗理念必须要与治疗成果相结合。
妙手仁心救病患
图片来自网络
6月15日晚10点,病区突然出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一名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躺在担架上,全身皮肤金黄,并且出现了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小便如浓茶样等症状。由于当地值班医生和护士缺少对肝病方面的治疗经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拥有感染科10年临床经验的潘鑫荣,初步诊断该病症为重型肝炎急性暴发,于是主动扛起了救治病人的第一责任。但此时,潘鑫荣面临着医院护肝退黄药储备不够、医生护士对肝炎认识不足、病患恐惧和焦虑情绪滋长等难题。她也深知,这个时候自己就是主心骨,必须保持冷静。潘鑫荣一边积极联系州医院调配药物,一边向医生和护士深入讲解肝炎的病症、传播方式和最佳治疗方法,同时运用心理疗法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第一周是黄疸上升期,病区的气氛很紧张,尤其是前3天,指标每天都在升高,但是谁也没有说过放弃,包括病患自己也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治疗态度。“病人的精神状况在逐渐变好,虽然指标在升高,但是幅度不大,凝血功能正常,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潘鑫荣说,第二周患者的黄疸开始下降,病区的紧张气氛也逐渐消弭。经过20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患者终于好转出院。
“要对得起这身白大褂”
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第一个患者让我印象很深。”潘鑫荣回忆,“患者是一名喇嘛,我只能通过他略懂汉语的亲人和他的病症了解情况。”通过扎实的临床经验,潘鑫荣精准地判断出患者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为脑出血后遗症,通过CT,又意外发现患者腹部有1个肿块。“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还好通讯发达,我背后有我娘家嵊州市人民医院整个医疗团队的支持。”于是,她运用远程会诊的方式,与嵊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专家共同探讨、会商确诊,目前患者已在州医院得到了手术治疗。
马尔康是高原藏区,需克服高原关、饮食关、温差关、语言关等各种难关。但不管有多少不适应,工作中的潘鑫荣总是冲锋在前。在短短的2个多月时间里,她完成了中央督导组的医疗保障、传染病讲座、单日61个病患的义诊,接下来的1个月,她又要投入到新一轮的医疗保障中。
当地群众多次称赞潘医生医者仁心、医术优秀,潘鑫荣每次听到,总是淡然地说:“我只是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医生,要对得起我的党徽和白大褂。”
潘鑫荣只是援川队伍中的一个缩影,嵊州—马尔康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孕育了这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援川铁军。他们是新时代的“堂前燕”,让先进的理念技术“飞入藏乡儿女家”,他们是有朝气的“拓荒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有信仰的青春”。在脱贫攻坚战中,无数个“潘鑫荣”们远离亲人、奋战一线,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