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嵊州康复护理医院,73岁的莫奶奶在病床上安然熟睡。在她看不见的维度,由毫米波编织的智能监护网正实时捕捉着她每分钟的生命律动——这是嵊州康复护理医院的智慧病房示范场景中的一幕,也是数字化诊疗体系与银发健康需求完美融合的生动注脚。
2月17日凌晨,非接触式睡眠监测系统的红色预警打破了值班室的宁静。数据显示,入院治疗左髋关节骨折的莫奶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跳过速。尽管老人自述无任何不适,但康复医学科(七病区)医疗团队仍启动紧急会诊机制。经过细致地检查,结合监测数据及病史,医疗团队当即修改了诊疗方案,之后动态监测曲线便回归平稳。
这场惊心动魄的深夜救援,源于该院今年1月启用的非接触式睡眠监测系统。在病房里,毫米波传感器正无声工作着,穿透被褥实时捕捉患者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相比传统心电监护需要贴电极片,这项技术真正实现了‘无接触、无束缚。”康复医学科主任石少红轻触监测屏,莫奶奶的实时睡眠质量曲线跃然眼前。
作为左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莫奶奶的经历印证着数字化诊疗的突破。传统监护常因翻身导致数据中断,夜间查体更易打断患者睡眠周期。而毫米波技术通过空间感知算法,不仅能穿透织物持续监测,还能智能识别深浅睡眠状态。“夜里检查再没叫醒过我”,莫奶奶的感慨,道出了78%住院老人对智慧病房的好评。数据显示,该技术启用后夜间突发状况处置时效提升了70%-90%。
“医疗数字化的温度,在于让科技隐于无形。”石少红指着病房顶部的传感器说。毫米波监护这项智慧医疗的运用,为我市银发群体撑起守护着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