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维护中
   嵊州新闻网>>专题频道>>嵊州农民“种文化”>>新闻动态


白泥坎民乐:在“夏雨”中重振昔日辉煌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裘武军   2007年09月07日14:57:14  

    《夏雨》,真的是一种很乡土很浓烈的感觉。那种农民渴雨又唯恐雨水变成洪水的忧虑,以及与灾害抗争的心情,都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跌宕起伏的乐曲之中了。白泥坎民间乐队演奏的这只曲子,使用的既有打击乐器,又有管乐器,还有弦乐器。当地村民把自己的艺术称为“交响乐”,把乐队称为“交响乐队”。
    8月10日,记者在白泥坎村魏氏川公祠翻修改建好的民乐传承基地里听到了这首曲子,并进一步了解到,白泥坎民乐后继乏人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及村委会的重视,尽力挽救这门珍贵的民间表演艺术也被排上日程。

    110多年历史,成就今日的民间艺术

   “白泥坎村民间乐队有辉煌的过去,曾于1957年3月晋京参加演奏,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上级党委及村委会的重视下,我有决心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培养出更多的接班人,把民乐队扶植壮大。”曾参加过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的尹功祥老人说,据他介绍,目前曾参加过全国会演的只有2人了。
    白泥坎民间乐队最早是以“万民伞”戏客班(又名嬉客班)的形式出现的,创始人是清代的白泥坎村人魏谷臣。光绪年间,他在本村组织一班“万年伞”戏客班,先学《大辕门》(一首吹打套曲),后来慢慢地增加了乐器种类。举行庙会时,大家就抬着一个吹鼓亭(后来改用彩亭)敲敲打打去游行,碰上人家办喜事,也被请去吹打,热热闹闹地迎新人。
    据了解,白泥坎民间乐队从诞生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目前,尹功祥已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吹打传承人,有两人获绍兴市级嵊州吹打传承人,白泥坎村还被命名为绍兴市第一批传承保护基地。

一系列规划,使之再现艺术青春

    面对如此深厚的文化遗承家底,黄泽镇政府制订了保护规划,使之重现艺术青春。该镇一方面通过筹集资金将白泥坎村魏氏川公祠翻修改建为民乐传承基地;一方面关心老艺人,鼓励他们吸纳青年音乐爱好者进入乐队学习,力促这一古老艺术重现青春;另外,还邀请上海音乐院教授将古老工尺谱翻编为简谱,便于年轻人学艺传承。 
    同时,投资7万多元的白泥坎村文化活动中心已修建完成,这里将作为白泥坎村民乐传承保护基地,内设白泥坎民乐的陈列室、器材室及排练大厅等,为宝贵的民间艺术资源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目前白泥坎吹打虽然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但我信心很足。现在镇政府及村里都很重视,专门排练的场地也造好了,如果让它失传,我们就说不过去。”白泥坎民乐队的成员之一、今年40岁的郭金木这样说。目前,该村已有30多人组成了“乐队”,每天抽出时间进行排练,曲目主要以《夏雨》、《辕门》两只曲子为主。
据黄泽镇文化站站长魏文介绍,近年来,虽然白泥坎的民间乐队很难组织起来,但黄泽镇的中小学经常借用白泥坎民乐的形式和曲子,在各种晚会上演奏,这对白泥坎民乐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新闻链接

    中国传统器乐作品分为丝竹、吹奏和锣鼓三类,白泥坎村的民乐,三者兼而有之。该村民间乐队演奏一只曲子,使用到的乐器既有打击乐器(如五小锣、四大锣等),又有管乐器(笛子、唢呐、管等),还有丝弦乐器(二胡、琵琶等)。丰富的表演形式使白泥坎的民乐与普通的民乐有着较大的不同。

编辑: 俞蕾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红盾护学”在行动
农村里的艺术节
两百老人健身走
震凯新产品产销两旺
冬枣品种引种成功
国土直管所拆违
住房保险解燃眉之急
市公路段整改隐患
精品专题
第二届"全民读书月"
暑期小记者实践活动
工业强市 和谐惠民
首届网络宝贝大赛
创新创业 对话市长
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
聚焦浙江07党代会
群众最满意实事评选
胡锦涛出席国际会议
我国研制大型飞机
央行07首度调息
2007全国“两会”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英伊水兵事件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特别报道伊拉克局势
我省八大江河水渐清
我省八大江河水渐清
现代化铁路展览在京开幕
现代化铁路展览在京开幕
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去世
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去世
有一种爱,让我们温暖……
有一种爱,让我们温暖……
生活资讯
【组图】去西藏,觅一方净土
【图文】山西传统四大面
初秋 肌肤“营救”大行动
20年后中国将有3000万光棍
【附图】深圳二手楼市已降至冰点
彩绘风潮 把田园搬进家
今秋40年代形象复古重来
【图文】职场女性:工作OR家务
【图文】福特福克斯摘五星桂冠
文武全才 经典WM5.0系统智能手机
刘翔12秒95实现大满贯
【图文】童蕾不想再拍军人戏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