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诸暨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借鉴周边县市的做法和总结2004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8月底到10初,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成效显著,亮点多多。合理调整,科学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按照“规模调大、实力调强、班子调好、布局调优”的要求,全市1301个行政村调整为468个行政村和33个社区居委会,调整幅度为61.5%,行政村平均人口由原来的699人增加到1813人(纯农业人口),平均区域面积由原来的1.73平方公里扩大到4.26平方公里。
在行政村规模调整中,各镇乡(街道)根据各自实际和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原行政村的地理位置、产业布局、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按照集聚发展要求,优化村庄布局结构。在行政村规模调整中,调减幅度最大的达73.3%,调整村数最多的行政村由7个村调整而成,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有4700人。
强化资产管理,为村级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行政村规模调整过程中,按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集体资产不平调、不分掉,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的原则,各镇乡(街道)在调整初期暂时冻结各村的财产、封存资金账户,停止使用原有各种票据、印鉴,实行资产和财务往来“只进不出”,还对原村的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公开资产和财务情况。在此基础上,坚持宜快则快、宜粗则粗、因地制宜、问计于民、积极有为,按照“新村财务一本账、一个规范的运行程序、一条收支渠道”的要求,积极实施资产融合。全市资产融合一步到位的村占80.8%,并计划于2008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资产的全面融合。市级财政还专门切出800万元专项资金,企业、部门捐助600余万元,镇乡(街道)配套400万元,注入新建村资产处置、新村运作配套,并从明年开始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新农村建设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优化干部队伍,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巩固执政基础创造机遇
在行政村规模调整过程中,各镇乡(街道)按照重程序、重能力、重素质、重结构、重稳定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优配强新村班子,建立新村党组织和过渡的新村村务工作小组、经济合作社。村级干部队伍得到优化,村两委班子从调整前的8687人减少到3269人,减幅为62.27%,一批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
保持社会稳定,为建设“平安诸暨”、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实践经验
在行政村规模调整过程中,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把确保社会稳定放在首位。周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刻把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调整中遇到的阻力,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做好工作。做到边调整、边总结,定期对各镇乡(街道)的情况进行交流,及时调整工作策略,群策群力。及时发现带有群体性上访倾向的事件,果断采取有力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行政村规模调整中,全市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无治安事件,整项工作在稳定和谐中有序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