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2007年09月17日10:49:56
|
|
|
浙江省的行政村也如同全国一样,数量多、规模小、村落分散,1999年底全省有42865个行政村,村均人口821人。为解决行政村规模过小的问题,近年来浙江一些县市进行了以行政村规模调整为切入口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行政村规模调整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行政村规模调整不是个数的加减,而是农村资源配置、区域经济及最基层管理体制的重组和创新,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随着行政村数量的减少,村干部的数量也相应减少,村务开支也大幅度减少。规模调整前多数村的人口规模一般不足千人,仅此一项人均负担在一百元以上。 (二)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行政村规模越小,越容易造成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甚至破坏资源的问题。扩大行政村的规模后,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现代化进程。行政村规模小,村落分散,村与村之间的道路、供水、供电、电信设施建设的成本自然就高昂,一些偏远山区的村庄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大大落后于城镇和中心村镇。行政村的规模扩大后,可以对村庄进行更好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提高道路、电信、供水等公用设施的使用效益。 (四)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一些集体经济薄弱的行政村,由于规模过小增加了脱贫致富的难度。通过合并,扩大了行政村的规模,也扩大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可以各展所长,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力量。 (五)有利于形成农村产业化经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搞种植业、养殖业的专业户越来越多,但分散经营、规模效益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规模调整村后,可以较大范围地进行相同门类的生产组合,突出各村的产业特色。 (六)有利于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规模调整后,村的规模扩大了,人口多了,选人的范围也就大大扩大了,真正能优中选优,有力地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 二、行政村规模调整要抓住关键环节解决重点问题 调整行政村规模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变革,是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密切关联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浙江调查中了解到,在行政村规模调整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抓住几个环节,处理好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一)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确立是否规模调整及如何规模调整行政村。条件具备的地方应抓住时机及时调整,使农村基层建制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适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如果客观要求调整而不及时调整就会阻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一旦确立规模调整后,就要研究制定科学的规模调整方案,确保规模调整后相当长时期内能够适应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认真做好思想工作,统一思想认识,依法调整行政村规模。由于规模调整行政村必然会涉及到利益的调整,因此从村干部到村民对规模调整的认识并不是完全一致,不少人思想有疑虑。就村民而言,部分人对原行政村的归属感较强,习惯于原行政村地域的人文情感和村落文化。就村干部而言,既有工作上的畏难情绪,又有惟恐合并后村干部落选的担忧。这就需要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要依据法定程序操作规模调整工作。 (三)切实解决好村集体资产融合问题,保障村民利益在规模调整村中不受损害。村集体资产处置问题是规模调整村中最敏感、最棘手的问题,也是村民和村干部最关心的问题。浙江各市县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都坚持两条原则,其一,集体资产不能瓜分,集体债务不能摊给村民个人;其二,集体资产不能因并村而平调,不能损害富村村民利益。不管采取什么模式解决各村融资问题,新村成立后必须作为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统一记账核算,不能并村不并资,形合神不合。 (四)选配好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选配新村班子既要突出选优原则,又要考虑原来各村的干部平衡,以利于新村的磨合和工作的开展。慈溪、余姚、苍南等市县在组建新村时首先认真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如果村里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乡镇下派干部担任。慈溪市在规模调整村时下派了一百多名镇干部到村里任职,苍南县霞关镇选派了十多名镇干部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大大提高了班子素质。 三、新村要有新规划新机制新思路 规模调整行政村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改善和提高村民的利益。所以村规模调整后,新村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要以新村建立为契机,勇于创新,努力创立新的村务管理服务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 新村要有新规划。村落分散是阻碍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制约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碍。新村建立后应努力解决原来“散、乱、脏”的问题,认真搞好新村的规划和建设。村庄规划涉及城建、土管、交通、电力、电讯、教育、文化等部门,各部门不仅要形成专项条条规划,更要密切合作形成整体规划,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新村的文化品位和现代化村庄的质量。 新村要有新机制。新村范围大了,人口多了,村组织的工作任务自然大大加重了,但一个村的村干部仍然只有五、六个人。这就是说,新村村干部基本上要承担调整前村干部两倍以上的工作任务。面对这种状况,村干部继续沿用旧的工作机制、工作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并村后一些新建的村级组织都要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机制,探索新的服务形式和办法。如慈溪市坎墩镇沈五村由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人口达到5000多,面积超过10多平方公里,村务比原来繁杂得多。为适应新村管理和服务的需要,村组织探索建立了“干部工作制度化、了解民情网络化、村务管理规范化”的机制。 新村要有新思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村级组织的中心任务,也是农民对规模调整行政村的最大的期望,如果规模调整村后经济得不到发展,贫穷落后的村容村貌得不到改观,规模调整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新村建立后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包括发展村集体经济和为农户发展经济提供服务。桐乡、慈溪、苍南等市县的新村建立后都把加快本村经济发展作为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合作社三套班子的中心任务,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在原来各小村优势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进程中,这些地方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利用规模调整后行政村规模扩大、资源可以在更大空间配置的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根据本村的经济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如有的村致力于蔬菜生产,有的村集中发展海产品生产,有的村则突出搞农村贸易,共同特点就是利用村大人多的优势提高生产经营的规模效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