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十四年的青春和智慧编织中国茶业的神话传奇。 他,历十四年的“三农”情结仍难以割舍。 他,以十四年的真诚践行一名普通党员的光荣使命。 他有许多头衔:中国茶叶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协会副会长,绍兴农业龙头企业协会会长,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师,绍兴市人民代表,2003年度绍兴市杰出企业家,2006年度全国茶行业十大经济人物之一,2006年度绍兴市市长奖获得者…… 他就是中国茶业界的“老大”、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晓民。 从“华发”诞生的那一刻起,尹晓民似乎已与农业、农村、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为300多位失土女工系上了“安全带”
1994年2月,凭借敏锐的商业意识,尹晓民租用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创办了嵊州市第一家茶叶民营企业——嵊县华发贸易公司。公司就近招收了所在地二十多名女工,作为企业的包装工。这些女工绝大多数没有文化、没有技能,年龄在40岁左右,当时她们在许多企业都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只能待在家里干农活。自从进了“华发”后,女工们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回家料理家务,俨然成了家里的能人。 期间,“华发”几经变迁。公司当家人尹晓民紧紧抓住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机遇,利用自身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发扬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第二年产品销售就实现1000万元,企业迅速发展,销售额每年翻一番。1998年,投资2000多万元,在嵊州市城东南开发区征用土地18亩,建设厂房11000多平方米,建成8000吨的出口茶叶加工生产线; 2005年落户嵊州经济开发区,征地171亩,建成3万吨的出口绿茶生产线;2006年,出口绿茶2.6万吨,实现销售3.6亿元,其中自营出口2500万美元。绿茶出口分别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总额的8%,占浙江省茶叶出口总量的15%。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女工队伍不断得到扩充。特别是随着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一批失去土地的“4050”女工走进了“华发”。这些女工在“华发”有了用武之地,也给各自家庭增加了不菲的收入。女工们完全把“华发”当成了自己的家,许多女工一干就是十多年。 为适应自动化生产需要,尹晓民花费50多万元从外地购进了多套茶叶半自动化包装设备,但考虑到设备一旦上马,绝大部分女工将“下岗”,尹晓民咬咬牙,狠心把这些设备封存起来,至今这些先进装备还在“华发”仓库里“待业”呢! 有人曾作过统计,目前在“华发”打工的失土女工有300多名,按照保守估计,“华发”每年付给女工的工资就达5000多万元。300多名失土女工的命运,就这样与“华发”紧紧地联在了一起。
他为8万茶农撑起了“受益伞”
如果说“华发”的拓展,让300多位失土女工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那么“华发”产业的扩展,则为8万茶农撑起了“受益伞”。 尹晓民在带领“华发”扩张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茶叶产业中,“华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在全国茶叶主产区建立分厂7家,如2001年,投资1000万元在江西婺源创办华发婺源茶叶有限公司,投资667万元在浙江安吉创办浙江吉华茶叶有限公司;2002年,投资1000万元,引进嵊州第一条蒸青茶生产流水线,成立浙江华发出口茶厂蒸青分厂;2004年,投资800万元成立福建顺华茶叶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成立福建福华茶叶有限公司;2005年,投资1200万元成立湖北大别山茶叶有限公司;2006年,成立嵊州华发茶叶机械厂。
据统计,目前“华发”的基地已遍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安徽等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已直接、间接建立和联结茶叶基地16万亩,联结农户8万户,通过组织茶叶炒制比赛、开展生产技术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同时对基地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每年对基地实行定额补贴,确保了茶农收入逐年稳定增长,尹晓民带领着8万茶农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快。
他为数百贫困生点燃了“希望灯”
在做大做强“华发”的过程中,尹晓民深切地感受到了“三农”之苦,尤其是贫困地区、穷苦人家子女上学难的现状,对他触动很大。正是凭着这份真挚的情感,尹晓民为许许多多贫困生点燃了“希望明灯”。 大宗茶生产加工出口行业,产品基本上销往世界上最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而茶叶产地却往往在全国经济最落后的农村,行业的特性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经营模式,同时也缔造了尹晓民艰苦拼搏和热心公益事业的高尚人格。 从1998年起,尹晓民积极参与“春蕾”计划结对资助活动,与李小玲、李丽等十名中小学生结对,全额资助学费,帮助他们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对部分学生家中的农副产品给予全部包收,在春节、中秋、生日等日子给予节日费和压岁钱,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爱护;2001年起资助张峰等两名大学生的学费,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2004年-2006年两次向嵊州市慈善总会捐款30万元;2003年起,每年向福建省政和县希望工程(福建分厂所在地)捐款5万元;2007年计划投资60万元,着手筹建湖北英山县希望小学(湖北大别山茶业有限公司所在地)。
后 记
十四年弹指一挥间,回首尹晓民的创业历程,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第一本色”跃然纸上,事实上,这已成为“华发”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一片真心对待“三农”的朴素情怀,始终贯穿在“华发”长足发展的历程和尹晓民艰苦创业的足迹之中。 尹晓民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需要像关心自己父亲一样去关心农民,要像帮助自己亲人一样去帮助他们;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一名共产党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在致富的同时不能忘记帮助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话到此间,尹晓民陷入了沉思之中。在缔造茶业王国中,也许尹晓民正在酝酿更大的计划,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他和“华发”这辈子都不会割舍那份深入骨髓的“三农”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