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村有不少村民办起了企业 (马玉龙摄)
“以前,我们一出家门就得爬山,出门个个带根扁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金兰村牛团仓自然村原来位于海拔950多米的四明山上,出门后要走10多公里才有机耕路。”牛团仓自然村原村支书方原昌告诉记者,“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可大了,在有关部门和乡镇的支持下,我们得以异地脱贫,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子,信息灵通了,村民致富的门路也越来越广啦!”
原来的牛团仓位于四明山深处,全村68户村民又分散在18个自然村中。由于自然环境非常差,全村不通机耕路、不通电话、不通广播、不通有线电视,是一个典型的“四不通村”。当时村民出门,需要走上10多公里路才有车子可以乘,种了一点农副产品,靠肩挑手提徒步10多公里才能出售,孩子们更苦,去最近的小学上学,也要走上这么远的山路。2000年5月开始,在市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的大力支持下,牛团仓开展了移民下山、异地脱贫工作,2001年,牛团仓整村搬到了山下,家家户户住上新房子,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水、电、有线电视等全部齐备,牛团仓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没事不敢轻易出门,自从我们搬下山后,出门就是水泥路,骑上摩托车一溜烟就到镇里了。”方原昌告诉记者,搬下山后,绝大部分村民在附近企业里找到工作,还有一些村民已到镇上或市区开店做生意,生活越来越好了。另外,受益最大的还是牛团仓的孩子们,现在上学非常方便了。
牛团仓是金兰村变化的一个缩影,金兰村的另外几个自然村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记者在金兰村蔡家自然村采访时,一进村口,一个小巧的公园便映入了眼帘,小桥流水、石桌石凳把小公园打扮得分外雅致,而几棵需几人合围的大樟树则让公园内暑气全无。同行的村民告诉记者,这是蔡家自然村村民的休闲场所,闲暇时,村民们在这里聊天,锻炼身体,日子过得像城里人一样。而金兰村另一个自然村青山头村主攻工业,现在有企业近20多家,不但解决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而且还产生了一批老板。
“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买一辆100多元的自行车,我们全家省吃俭用了好几个月,才使梦想变成现实。现在,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已办起一家板材厂,2003年买来了一辆面包车,近期准备去换一辆小汽车,这生活真是一天一变样。”金兰村主任俞申强谈起改革开放的变化,感受颇深,“其实不止是我,我们全村变化都很大,我相信我们金兰村村民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