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黄泽江畔、四明山山麓,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庄——黄泽镇前良村,在最近短短的5年时间里,该村先后获得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科普示范村、绍兴市绿色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众多荣誉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前良人的勤劳和智慧。9月26日,我们驱车寻访位于黄泽江畔的璀璨明珠。
“房屋成方路成行,清清溪水绕村庄。绿树成荫桂花香,一汪镜湖好风光。”闻讯而来的村党支部书记王炎明在描绘前良村近几年来的变化时,说出了这句顺口溜。前良不仅村庄美,而且村民也富。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万余元。
位于村中央的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默默地讲述着前良的“前世今生”。前良村已有近1600年历史,该村还有被列入绍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戏曲——目连戏。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似乎并没有给前良人带来财富,在改革开放前,曾有一句在村民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前良大田畈,镰刀放下没饭吃。”大意是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水稻产量低下,尽管一年辛苦到头,但仅能勉强糊口度日。
改革开放后,前良人的智慧被激发出来,拆旧建新、兴办个私工业集聚区、发展效益农业,村民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高涨。2002年起,前良村开展了大规模的拆旧建新,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村民刘华安原先一家三代7口人挤在占地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中,2004年村里通过拆除老房子盘活了土地,圆了刘华安的建房梦,此后他家搬进了112平方米的新房子。今年54岁的村民俞兆江,先后住过矮小的泥墙平房、大寨房,他依靠种植草莓致富,盖起了三层新楼房。在前良村,从大寨房到联合国救灾房,到规划房,再到高档别墅样板房,记录了该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轨迹。
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近年来前良个私经济发展迅猛,村民收入逐年增加。村党支部书记王炎明2005年创办了嵊州市永锦领带厂,这几天企业正忙着调试投资100多万元引进的14台倍捻机,届时职工将增加到近100人左右。目前,前良村个私工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据不完全统计,全村有400多位村民在位于本村的企业打工,仅此一项每年至少为村民增收500万元以上。
今年8月底,前良村完成电网改造,彻底解决了村民多年来供电紧张难题;投资5万元把原村卫生所改造成社区服务站,村民看病药费下降四分之一;自筹资金50多万元在农业部门支持下完成坝渠改造,解决了2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一桩桩,一件件,前良每天都在发生新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