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楼红文时,她正走在浙江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厂区里。短发,黑色衣裙,神采飞扬。这是一个秋日的上午,阳光很好。车间里,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恒温室里,杏鲍菇安静地生长着。楼红文笑着。笑是她最常用的表情,无论是遭遇人生的低谷还是享受企业的奋进,她都这样一路笑着走来,从容而无比自信。
我喜欢这样的笑容。更喜欢眼前的这个女人,爽直,利落;说话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想起窗外十月的天,云淡风轻,却内敛了太多岁月的激情与蝶变的历练。
都说女人如花。但十年创业路,却让楼红文成长为一棵树,豁达,隐忍。不求最高,却喜欢朝着阳光生长,让枝叶尽情在蓝天下伸展,伸展成如花的模样。
嵊州市瑞雪制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个女人的坚持,书写两次创业的传奇
操着一口地道嵊州方言的楼红文,其实是一位标准的嵊州媳妇。她来自西施故里——诸暨,早年在杭州打工时与现在的丈夫相识相恋,并于1994年嫁到丈夫的老家——甘霖镇东湖村。小两口办了几台织机,日子过得衣食无忧,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样的生活对一个农村女人来说,已是相当幸福了。但生性好强的楼红文却觉得这样平淡地过一辈子,总像缺少了点什么。她和丈夫商量,想自己创一份事业。但是,丈夫却没有同意。看看眼前殷实的小日子,再一想办企业所要面对的艰辛和困苦,做丈夫的不想让妻子这样辛劳。但楼红文主意打定,说什么都要搏一搏。“年轻时辛苦点算得了什么,就怕一辈子这样平淡地过去,到老了是要后悔的。”楼红文的一番话,终于打动了丈夫。拿着仅有的积蓄和从亲朋好友处东拼西凑起来的10多万元钱,夫妻俩于1998年投资创办了嵊州市东湖电机厂,开始了创业路上的艰辛起步。
没有丝毫经营企业的经验,也没有一个客户,企业真正办起来后,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但楼红文骨子里的好强,让她非闯出个名堂不可。从老板到采购到销售到财会,她一个人身兼数职,忙得连正经吃饭的时候都少之又少;而晚上,她常常只睡三四个小时。就这样坚持维持着小厂的运转。
工夫不负有心人。电机厂的销售局面终于慢慢打开,也积累起了企业的第一桶金。2001年,不安于现状的楼红文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创办了嵊州市瑞雪制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把企业从一个做附属配件的加工型企业转向自己制造制冷整机的创造型企业。当时,冷配行业不算景气,有很多业内人士都劝她三思而行,但她相信“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挣钱的企业”,又一次风风火火地上路了。
可以说,那是一段楼红文感觉最艰难的时光。行业的普遍不景气,使产品严重滞销,而资金上又遇到了最大的困难。每天接到的电话都是来催款的。一方面企业不能停工,一停工就意味着死路一条,而做出来的产品又只能堆在仓库里。到处都需要花钱,但能借的地方,都借遍了。
“开始那几个月,我天天都盼着天黑。”楼红文说,因为天黑就可以让自己的心理暂时麻痹一下,可以不用面对那么多难处。但事实是,天黑了,她还是睡不着。反而更担心,明天又将如何度过。
有人说,先让流水线停下来,让工人休息吧。这么多的成品生产出来,如果销不掉,企业可就是一盘死棋了。
但看着工人们,她又于心不忍。让工人停工没有收入,对她来说比自己没钱赚更难受。
她决定背水一战。生产线还是照常运转,她却只身踏上了外出销售的路途。她明白,如果销路还是打不开,就意味着她多年的心血将付之东流。但说是跑销售,却不过是凭着电话号码本上的几个电话号码,多数时间甚至连号码都没有,她就孤身一人坐上长途列车,到沈阳、哈尔滨等地去推销产品。往往是到达一个陌生的城市,她就雇一辆三轮车,或者坐在公交车上,满城市地转,看到有生产制冷设备的企业或经营部,就下车去推销。那几年里,她经常独自一人往来于南来北往的列车上。为了省钱,再长的路途,她从来只坐硬座,有一次从义乌坐火车到昆明,坐了整整58个小时,到站时,她发现两条腿已经肿得不能行走了。
那时,没有人能知道楼红文心中的煎熬。
付出终有回报。因为多年来在客户中树立起的诚信度,也因为产品的质量过硬, “瑞雪”的产品开始热销,楼红文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2003年,楼红文在东湖村购买了15亩土地,建起了“瑞雪”新厂区。 “瑞雪”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
回忆起这些时,楼红文说当时真没觉得苦,但现在想起来会有点点的心酸。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黄昏。异乡的街头。她坐在冷冷的三轮车上,却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一次次推开客户的门,又一次次地被婉拒。最想的,就是回到千里之外的家,睡一个好觉,喝一碗暖暖的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