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维护中
   嵊州新闻网>>新闻频道>>今日嵊州


人物专访:嵊籍尹派传人王君安印象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马丽萍   2008年11月28日11:12:14  

落花时节恰逢君

——嵊籍尹派传人王君安印象

    十一月初的清晨,微寒。细细的雨丝被风打散,弥漫成淡淡的雾气。

  与王君安对坐。尽管知道越乡多美女,见到王君安时还是惊艳了一下:一身家常的练功服,素面,头发随意扎成简单的马尾。让人过目难忘的是那种举手投足间不经意流露出的气质,如她在舞台上经典的扮相,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这位12岁便离开家乡、一路越行越远的嵊州女儿,每次回到故乡都是行色匆匆。之前,对她的所知仅仅是来自网上的一些资料: 12岁考入福建芳华越剧团,是尹桂芳第五代弟子中最小也是最杰出的一位;16岁因出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而蜚声上海滩;异国留学10年,终因师恩难忘,而重新回归舞台,重现尹派越剧的魅力。

  “我这一生,似乎一直都在赶路,而没有时间回望。”王君安说。我笑笑。有时,回望是为了给疲倦的心灵一个休憩的理由,更为了能清楚地选择自己的前路。而回忆,就这样在与王君安的对话中一点一滴清晰起来。 

王君安与尹桂芳在一起。

  

  “小时,妈妈非常喜欢越剧。”王君安的越剧情缘,从童年开始,也从母亲开始。母亲的爱好感染了王君安,她从小就跟着广播里的越剧唱段学。1980年,福建芳华越剧团来浙江招生,因为报名年龄须满15虚岁,王君安瞒报了年龄,前去应试。她一路过关斩将,从几千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和另外20来名女孩子一起,离开故乡和父母,到了福建芳华越剧团。那一年,她12岁。

  芳华越剧团由“越剧皇帝”尹桂芳一手创办,当时,她是“芳华”的名誉团长。王君安她们到福建后,先进入福建省艺术学校越剧班接受4年的专业学习,教学基地就在芳华剧团。刚到剧团时,尹桂芳不顾年事已高及腿脚不便,特地来看望这群越剧的“小苗”。听说尹先生要来,学员们都很兴奋地挤在门口,只有王君安,因为自小性格内向,一个人远远地站在角落里。也许是她的这种气质吸引了尹桂芳,尹桂芳反而对她印象很深。接下去,学员们各自演唱了自己的拿手唱段,王君安清越而婉柔的嗓音让尹桂芳很是喜欢,她成了这位越剧老艺术家第五代嫡传弟子中最受宠爱的一个。

  作为一个尹派女小生,上天似乎给了王君安最完美的天赋。她的嗓音空灵柔情,几近完美,她的扮相俊秀而儒雅,集男儿汉的英武与女孩家的清丽于一身。加上自身的刻苦好学和尹桂芳的悉心传授,王君安很快就崭露头角。1986年,芳华越剧团在上海演出大戏《红楼梦》,王君安扮演贾宝玉。首演的那场,就赢得了全场上海和全国各地戏迷、戏曲专家长达23分钟的掌声,而她谢了36次幕。那次,《红楼梦》足足演了一个月,场场都座无虚席。

  一夜成名,对王君安来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词会落在自己身上,但命运就是这样毫无预兆地眷顾了她。正是这一次演出,王君安的名字一下子为全国戏迷所熟知,也让16岁的她第一次尝到了少年成名的喜悦。

  之后,王君安又担纲主演了《玉蜻蜓》等传统尹派名剧,从一个越剧新秀变成了“芳华”的当家小生,她在台上扮演的一个个风度翩翩、俊秀清雅的美公子形象,得到了无数戏迷的喜爱,也获得了包括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文华表演奖”在内的多种荣誉。

  那几年间,是王君安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光,“简单得像一张白纸,又清澈得像一杯清水”,她这样描述那段岁月。那时无论是学习还是排练,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但是很单纯,很充实。王君安的脑海里老是留存着这样一个画面:福建的夏日很热,正午时分,在排练大厅拿一条长排凳当床铺,睡在上面,耳朵里塞一个耳机,听的都是尹桂芳的唱段,一直听到慢慢睡着……为了排好《红楼梦》《玉蜻蜓》等大戏,尹桂芳特地请了她的老朋友、电影《庐山恋》的著名导演黄祖模,以及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连波来担任导演和作曲,还请来了著名编剧梁中秋先生。这几位著名的艺术家,和学员们一起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每天用桶自己拎水洗脸洗澡;有时排戏排晚了,梁中秋先生还会自己在宿舍里用煤油炉煮点面,端一碗过来给王君安。“那时的人,真的是不计较任何物质上的东西,只求把艺术作品做到最好。”在这样的氛围中,王君安学到了很多,也一点点成长起来。

 

《玉蜻蜓》剧照

  就在王君安一路走红时,她却做出了一个让常人不能理解的决定——离开舞台、赴美留学。那是1996年的8月,酷暑。福建的盛夏就这样永远留在了王君安的记忆中。26岁的王君安没有太多的解释,只留给舞台一个低调而清瘦的背影。这一去,就是10年。

  现在追问王君安为什么去美国留学,似乎显得多余。而那10年,也早已成为她生命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和财富。到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后,王君安本打算学习一些跟艺术相关的专业,不过转念一想,既然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何不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呢?于是,她下定决心学习财经,5年的苦读,她终于完成学业。之后,她拿着学历证书,在西海岸的加州工作了5年。

  在美国的10年,王君安留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孩,她从来没有跟别人提起她的过去,也很少参加越剧表演。她让生命的绿树在异国他乡伸展着完全不同的繁枝,同时也丰盈着自己的人生。

  只是,夜深人静时,她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挥舞水袖的模样。想起待自己恩重如山的老师尹桂芳。

  师恩难忘!在采访的过程中,这是王君安流露最多最真的情感。

  一代越剧大师尹桂芳是在2000年逝世的,当时,王君安远在美国,甚至没能回国见恩师最后一面,这让她抱憾至今。所以,对于尹桂芳的纪念活动,王君安每次都会参加。

  对于老师,王君安的感情比任何人都要深。自12岁到福建开始,她就一直生活、学习、工作在尹桂芳身边,对于王君安来说,老师不仅是艺术道路上的恩师,更是生活上的亲人。

  在“芳华”,尹桂芳对王君安的培养非常悉心,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从一个脚步到一个眼神。尹桂芳虽然自己行动不便,但每场戏,她都要亲力亲为。排练《红楼梦》,尹桂芳每天都要去亲自指导,从宿舍到排练场有一段很长的泥路,坎坷不平,尹桂芳拄着拐杖,每天往返,从不间断。

  1994年芳华排练大戏《玉蜻蜓》,这是一出老戏新演,也是尹桂芳为王君安度身打造的一出大戏,团里上下都非常重视。那一个月,主要演职人员都被安排在一个山上的招待所里,也是盛夏,尹桂芳身体很不好,但还是坚持每天上山来到排练厅。那时王君安刚好骑自行车摔伤了腿,也拄着拐杖,师徒二人就互相用拐指指对方,然后哈哈大笑。这样如家人一样的温馨场面一直留在王君安的记忆里,经久难忘。

  在福建省艺校学习期间,王君安曾到上海戏曲学校进修过一年。尹桂芳的家就在上海,每个周末,王君安都会坐公交车到尹桂芳家里,吃饭,唱戏给老师听。有一个细节让她至今难忘。由于从小吃惯了食堂饭,王君安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吃饭时,不喜欢用手捧饭碗,而是把碗放在桌子上,用一双筷子扒拉着饭粒。每次这样,尹桂芳都会用筷头轻敲她的头,嗔怒:“吃要有吃相。”就如同慈母对待孩子那样。现在每次吃饭,王君安都会想起这个细节,以至热泪盈眶。

  去美国前,王君安曾对老师说起过,尹桂芳没有说支持,但也没有挽留。“我看得出老师是很希望我留在舞台上,但她想让我在生活中磨炼、成熟、感悟,直到自己明白该要什么,该放弃什么。”王君安说。尹桂芳一生经历坎坷无数,所以,她给了王君安学习更多东西、开阔更多眼界的机会,更给了王君安自我发展的空间。她相信王君安一定会回归舞台,为此她把王君安的名字一直保留在芳华越剧团的演员名单里面,期待她的归来。

  王君安在美国期间,尹桂芳还联系到几位老戏迷,让他们有条件的话尽可能照顾一下她的这位得意门生。

  在美国10年,王君安经历了很多,也慢慢成熟。2006年,她回国,决定重返舞台。她希望能把老师的衣钵传承下去。

《盘妻索妻》剧照

  2006年,在芳华越剧团成立60周年纪念演出上,从美国归来的王君安再次感受到了戏迷的热情。她演出了尹派名剧《盘妻索妻》,来自全国各地的“君安迷”汇聚到了福州“芳华”,剧场中掌声、喝彩声不断。

  来观看演出的观众中,依然有不少是专程从外地赶来福州的戏迷,不过,和以前相比,年轻的面孔更多了。在王君安离开中国的10年间,不少年轻的越剧观众只能通过以前留下的视频来认识、了解这个当年风靡越剧界的当家女小生的风采。让王君安更加感动的是,这些观众还自发准备了荧光的牌子——“君安盼君归”,让王君安的心里感觉异常温暖:相别10年,观众还依然记得她,喜欢她,这份情是多么真挚而又感人啊。

  “重新回到舞台,感觉很奇妙,但也有很多压力。很多东西都要重新拾起,毕竟已经丢下10年了。虽然辛苦,但是很安心。就像回到了家一样,对老师也有个告慰。”王君安这样说。

  明年是尹桂芳90诞辰,王君安希望能排一部新戏,以纪念老师。

  说起这些时,王君安一脸的淡定。都说岁月如刀,但岁月的风尘和时光的变迁,却没能在她身上留下什么痕迹。因为她的心是那么的纯,她把一切都托付给了越剧和舞台。

  这让我想起了采访前一夜,坐在电脑前,键入“王君安”3个字时,才发现她竟然有这么多的粉丝。

  这些粉丝中绝大部分是高学历、高素质的大学生和白领。他们在网站和论坛上毫无掩饰地用最美最好的词语和句子来形容心目中的王君安。

  一位君迷说:“听了君安,才知道何谓尹派,又为何十生九尹。”

  还有一位君迷说:“君可安好。”

  就是这句简单的话,却触动了我心底最温暖的感觉。想来,君安也会有此同感,有这么多戏迷的关心和爱,君安一定会一生安好。


编辑: 李航程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绍兴医生到下王义诊
制做薯干晒手艺
湖头仿古木雕俏销
增设旅游交通指示牌
园林工人整枝忙
幼儿园组织逃生演练
三界镇中有了新食堂
冷门产品也热销
精品专题
越剧领带节
改革开放专题
奥运专题
救人英雄马军
嵊商专刊
创业创新专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浙江记者看奥运
浙江迎奥运
重民生抗高温
问责制度化
土地流转
全球应对金融危机
地方政府机改跟进
2008美国总统选举
温家宝出访俄哈
浙江省农博会在杭开幕
浙江省农博会在杭开幕
胡锦涛亲切探望卡斯特罗
胡锦涛亲切探望卡斯特罗
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
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
马忠喜和他的“国际鸡场”
马忠喜和他的“国际鸡场”
生活资讯
回暖的橙子
甜甜圈情结解读
Guerlain亲亲珍爱盈润唇膏
恶心呕吐未必是孕期正常反应
9000亿住房保障投资咋落实
卧室方位把脉男人事业
风靡日韩的拼色袜妙搭配
她把我叫成了他
义乌:豪车销量惨不忍睹
今秋家装十大流行趋势及热点
奥托单刀基里可夫点球救主
详述李嘉欣成许太太之路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