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文/周国勇 2009年05月18日11:51:17 |
|
|
书圣殿
迟到的拜谒
作为一位曾练过书法的人,我自小就知道书圣大名,却从未到过金庭,真是惭愧得很。这次因为重走唐诗之路,我总算到了这处右军晚年隐居地,权作是一次迟到的拜谒!
那天,我们到达金庭已是半下午时光,初夏的烈日正燃烧得激情似火。但山谷环抱的金庭观却因此显得更加金光闪烁,流光溢彩,充满道家的神采。
据史料记载,王羲之于东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从会稽内史任上辞官,然后携妻带子来到剡县东南的孝嘉乡(即现在的金庭镇)隐居。躬耕田园,种植桑麻,赋诗练字,与许询、支遁、孙绰、谢安等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度过了6年逍遥自在、舒心惬意的暮年生活。东晋穆帝升平5年(公元361年),王羲之病逝家中,享年59岁。
据说,自幼受天师道影响的王羲之晚年更加崇慕神仙生活,平时与一帮好友求真访道,服食丹药,生前还打算舍宅为观,但因为过早离世而夙愿难遂。后来是他的五世孙王衡,不忘先祖遗愿,将王羲之旧宅创为道观,当时的南朝齐高宗赐名金庭观。至唐代,金庭观被奉为道教第二十七洞天福地,人气旺盛,声名远播。
眼前的金庭观于2003年新建,历时3年,建筑恢弘,装修考究,还新增了部分景点。但与现在最容易看到的清康熙年间《金庭王氏族谱》中的“金庭景概图”相对比,可以发现新版的金庭观少了很多景点,最遗憾的要数王羲之的代表性建筑如墨池、书楼、鹅池等没有再现。现在保留下来的有雪溪书院、三清殿、右军祠、潺湲阁等仿古建筑。新增的景观有书法园林、书画长廊,使景区内的书法气息更郁,翰墨之香更浓。
在所有的亭台楼阁中,书圣殿印象最深。这也是一个新增景点,殿内正中供奉着书圣王羲之和夫人郗璇的塑像。我不知道这是根据何种历史资料塑造的,但大致神韵呈现无遗。王羲之饱额圆腮、风神超脱,郗璇温婉贤淑、清秀端庄,眉宇之间都仿佛含言待发,栩栩如生。
书圣殿的四周伺立着众多子女。数了一下,是七子一女。这也是一直以来大家所知道的王羲之子嗣情况。但前段时间,绍兴一古玩家收藏的一块据说是郗璇墓碑的墓志却透露,其实在王玄之前面,还有一个真正的长子。只是此人早夭,名与字皆不传,故世上鲜有人知。细细思量也是,要不王玄之的字怎么是排行老二的“仲思”呢。如果此说属实,则王羲之共有八子一女,为历史新发现。
与新建楼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王羲之墓道、牌坊和墓碑。牌坊位于金庭观东侧,全部石砌而成。是王羲之嗣孙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所立,由于风吹雨淋,牌坊表面长满绿苔,显得古旧。墓道修长,用鹅卵石铺成,圆润光滑间有蔓草,两边柏树夹道,苍翠森然。我们沿着墓道朝北走去,走向王羲之坟墓,走向历史深处。
站在羲之墓前,觉得这里很安静,夕阳的好动和多彩倍显墓葬的阒静和肃穆。我们在心底向王羲之问好。墓为圆形,四周青石围砌。墓前平台有一单歇石亭,里面的墓碑为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所立。亭前柱上,用行草刻有一联,谓“一管擎天笔,千秋誓墓文”。
是啊,无论后人对王羲之有怎样的褒贬,怎样的议论,但他依然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人已千古,而书名不朽。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