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篇
几年来,我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总体要求,以省级生态市建设为载体,全面实施《嵊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中确定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目前已全面达到了《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指标》规定的8项基本条件和11项考核验收指标要求。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特色更加鲜明,领带服装、厨具电器、机械电机等集群产业发展迅速,汽摩配件、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我市相继被命名为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中国厨具之都、中国电声零件之都、中国丝绸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和中国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9亿元,年均增长11.2%;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万元产值能耗及排污强度不断降低,其中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COD排放强度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为3.8吨/万元、2.8千克/万元和0.86千克/万元,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为0.0687吨标煤,为绍兴市各县(市、区)最低。
二、环境质量状况持续改善
在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同时,全市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并在局部区域和跨县(市)交界地区有所改善,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全市区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基本达标,南山水库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水质标准,水质合格率达100%;跨县(市)际河流出境水质与往年相比有明显提高,从2009年的合格水平上升为2010年的良好水平。全市声环境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65.6%,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5分贝,城镇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1分贝,均保持在达标范围内。
三、环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环境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共投入20.67亿元,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工程。2011年建成3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相继实施了套管网工程和城北污水治理干管工程。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8.1%,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04平方米。重点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为生态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生态理念渐入人心
开展生态市建设以来,通过举行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实践活动,特别是通过绿色产业示范区试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各类生态示范和绿色系列创建的带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态环保知识,提高了企业、公民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氛围日益浓厚。我市群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