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农民 倡导新风尚 打造新生活
农民培训扎实开展
乡村道德讲堂
一个地方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引领新风尚”这一总体目标,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以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扎实深入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一场场活动,一项项举措,使广袤的田野里,呈现出一幕幕和谐幸福的场景,一幅幅文明温暖的画面。
培育新农民:技能培训+宣传教育
思想是发展的动力,创业是发展的基础。只有人人思创业、家家忙致富、村村谋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会有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前几天,嵊州市农民培训学校的储老师接到了学员徐黎峰的电话。徐黎峰是面点班的学员,去年结业后去了哈尔滨开小笼包店,一年时间还不到,他已经赚了10来万元。他很庆幸自己在农民培训学校学了这样一门技术,也很想念那段在学校里免费接受培训的时光,所以有空时,他常常会给老师打一个电话。像徐黎峰这样经过培训自主创业的农民,我市每年有上万人。
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我市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先后开展了“三学一创”农民教育、“创业服务一线行”、“六进农家”、“农民论坛”、“菜单服务”等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农村实际的工作方法和载体,通过“讲给农民听、送给农民看、组织农民谈、集中农民学”等方法,把宣传教育送到基层农家,把知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惠民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00多场次,受训农民30多万人次,全市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普遍提升。通过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致富能人、政策法规行家、文艺活动骨干、文明美德标兵,培育出了一大批小笼包、长毛兔、绣花等专业村与特色村,为全市农村创业创新奔小康打下了扎实基础。
另外,我市还利用“五分钟宣传法”扬文明新风。“五分钟宣传法”即在农村利用映前、演前、学前、会前、舞前的五分钟时间,以小戏、小品、小片、小曲的形式开展形势宣讲、理论普及、政策解读、典型推介、农技培训、法律讲解,是我市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举措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自2009年实施以来,全市已宣传(播放、演出)3000多场次,近30万农民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