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尺忘不了根。马老家有个不成文的家规,他早年就吩咐过家人,只要有嵊县家乡人到,不论是穿皮鞋还是穿草鞋,也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马上领进来,好好招待他们吃住。他每次外出视察地方工作或调研,行程中常常有嵊县。
他的《新人口论》和尚未出版就付之一炬的百万字著作《农书》中就有嵊县的社情民意。例如有一次他到嵊县调研时,在浦口看到小孩子特别多,农村人口成倍增长,就一连讲了三个“怎么得了”,到绍兴他给在绍兴人民银行工作的侄子马本纳亲自算了一笔经济与人口账,力劝有7个孩子的侄子“生育应该有计划”。
马老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向来十分关心,早年曾担任过县城民义小学(今鹿山小学的前身)的校董。三十年代曾仗义执言,迫使县内某些豪绅将私下侵吞的土地附加税4万多银元交出,充当地方教育经费。
每次回乡,他都要与剡山小学老校长裘翌芳和阳山中学冯农校长、嵊县中学刘章新校长等教育界知名人士推心置腹、披肝沥胆地切磋教育问题。他多次向家乡中小学师生发表演讲,纵论大局,剖析时政,新颖独到,鞭辟入里,使听者如沐春风,获益良多。
马老晚年,仍乡情绵绵,经常怀念故乡的人、事、物和山山水水,并多次向家人表示:“我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