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5日,马老走访了五联社。五联社由艇湖山一带的八里洋、竹山、山前、何家、艇湖5个自然村联合组建而成,是当时由县直接指导的农业社中的示范社。
社主任朱金木向马老介绍了五联社的情况。成立了高级社后,全社有2000来亩田,人均1.3亩。养了300多张蚕纸,年产120多担茧。有一个集体鸭场,有2000多只鸭,社员家家养猪,至少有七八百头,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食产量是高的,还有几百亩竹林,竹多笋多,收入也不错。
马老听着朱金木的介绍,激动地说:“想不到解放才五六年,你们这里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正是名副其实的先进社。回去后我想带一个考察小组来,在这里住上两三个月,把五联社的经验总结出来,宣传推广出去。”
马老走上了五联社新筑的大堤。大堤沿着剡溪,从城关一直过来望不到头。站在大堤上,马老称赞:“真是集体力量大,今后再也不用担心旱涝半年粮了。”当他了解到五联社除少量山湾田外已全部种上连作稻时,就对朱金木说,推广连作稻要统一干部社员的思想,要好好总结经验,在全县普遍推广。
马老问起五联社的人口增长情况,朱金木说:土改到现在,5个村增加了200多人,人均土地从1.3亩变成1.15亩,粮食产量增加得快,过去一亩三四百斤,现在改种连作稻,一季就有四五百斤。
马老认真地对朱金木说:我们不能只顾眼前,人口是越生越多。据我测算,全国一年少说也要增加1300多万人。目前我们国家每年只能安排100万人就业,有1200万人要留在农村,靠土地生活。
朱金木的直率,给了马老特别深的印象,后来他们成了要好的朋友。马老曾6次与朱金木会面,其中两次是马老路过八里洋时,特地停车去他家里看望。马老还单独邀请朱金木到城里谈心,向这位农民朋友倾诉《新人口论》遭到非议的惆怅心情。
朱金木也十分敬重马老,一直记着马老“不要多生孩子”的告诫,他只有一个独养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