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的那边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渴望有更多的书籍,他们希望可以打一场篮球,他们羡慕城里孩子才有的多媒体教室……
这个6月,来自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用其纯朴的大爱,震撼剡城。
在嵊打工的李德学遭遇车祸造成不可逆脑死亡,而家人在悲痛中毅然决定将其器官进行无偿捐献,这是我市乃至绍兴市首例人体器官捐献。
为了完成捐赠需要的一切手续,记者曾与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杜海斌走进猪场乡。在那里,我们被苗族同胞的无私奉献和纯朴大爱所深深打动,同时我们也有了这样的冲动:做点什么,为了这里的孩子们。
近日,记者走进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水箐村“承明希望小学”(又名水箐小学),和学校里的孩子和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老师在教学中还缺什么?”“要过冬了,孩子们还需要什么?”“小朋友们想看到什么样的课外书?”……
走进水箐小学,正是下午4时。朗朗的读书声在极具大自然本色的山村里,给人一种莫名的兴奋。33年来,李翰一直在这里任教,见证了这里发生的一切。“水箐小学现在叫承明希望小学,是2006年7月,香港慈善企业家承明先生投资18万元港币修缮而成。”目前,学校有一个学前班和一二三年级各一个班,有79名小学学生和42名学前班学生,但只有3名教师。“缺资金,缺设备,缺师资。”李翰说,3名老师都是用自己最大的热心扑在了孩子们的身上,“但是面对资源紧缺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一直存在。”
记者看到,在崭新的学校里,日常的教学已经得到了保障,但对老师们而言,一台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依然是最需要的。“一方面,孩子们需要得到外界最新的资讯,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复印试卷、资料等,都要跑到乡里去,很耗时间,经常耽误孩子们的学习。”李翰说,“不管是孩子们还是老师,都渴望能够拥有一个多媒体教室。”
放学了,满纯真无暇的孩子们奔向操场,看得出,他们既害羞,但是又充满喜悦。在经过老师的介绍后,就有胆大的孩子告诉记者,“我可喜欢看书了,特别是作文选。”孩子说,老师要布置写作文,但是自己往往写不好,所以特别喜欢看作文选,“要学习别人写的好的作文。”还有孩子说,学校里的球场都修起来了,但是一直没有篮球,所以他特别希望自己也可以打篮球。
据介绍,在水箐村现有360多名小学适龄儿童,但仅这一所小学,学校有学生121名,其余的240多名都是到毗邻的自新、新寨和猪场小学就读。作为一个苗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0%以上的边远少数民族村寨,水箐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大中专毕业生不到10人,所以加强教育显得极其重要,全乡都非常重视水箐村的基础教育发展。在承明希望小学,有90%以上都是苗族同胞的孩子,他们天性纯朴,好学上进,但是受到落后的教学条件的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较其他地方相比非常落后,真渴望爱心人士能看到,能伸出手来帮助。现在,嵊州爱心的连线,让山这边的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的梦想有了希望和曙光。相信通过新闻媒体的呼吁,通过嵊州的爱心注入,孩子们的信心会更充足,学业会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