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你有什么看法和体会,也不妨和我们“交流”一下
每到秋季,我市一些乡镇的物资交流会便成为一景。其起源于传统庙会,轮到的乡镇,几百个摊位云集在窄小的街道中,上万人赶到交流所在地,或逛街或购物,主人则家家开伙,大宴宾客。不过,这个传统项目延续到今日,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认为时过境迁,交流已成“鸡肋”,已无存在必要。有些人则依然认为这是一块能带来一定效益的“蛋糕”。
几天前,家住贵门乡的网友静听花开通过民生热线告诉记者,交流真是一件伤财又伤身的事,“尽管与其他大集镇相比,我们贵门交流的花费不算太多,一般一户也就2000元左右,但2000元相当于村民一个月的工资,拿出来也觉得很是手重。另外,家庭主妇这几天真是累得吃不消,一天到晚都是在烧菜、洗碗中度过的,3天下来,人都累瘫了。”
与贵门乡相比,大集镇如甘霖、长乐的招待费却要高得多,一户家庭上万元左右的支出比比皆是,一些老板甚至要摆上几十桌。多数人尽管心痛,承受着很大的负担,却有苦不能说:去年邀请过的人,今年也是一定要邀请的,否则会被人认为不客气;为显示出客气,还会尽量多邀请些人。
在伤身伤财的同时,也有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多数人觉得物资交流的意义已发生了变化:过去交流,主要是让农闲的农民可以在家门口买卖东西,但现在随着交通的越来越便利以及商品的越来越丰富,农村物资交流的这个功能已日益削弱,相反,一些弊端开始出现,除增加生活成本外,聚众赌博、打架、偷窃等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大量低劣商品也在交流中层出不穷。
对交流堵车问题,大家也有话要说。网友谜兰说,自己去石璜镇赶交流,结果车在路上堵了两个小时,到晚上8时半才吃上饭。交流堵车,已成常态,11月20日,记者去谷来镇采访,路上正碰到崇仁镇的交流,短短一段路,整整开了一个小时。
也有一些人觉得,物资交流既然存在,就肯定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很多人认为,尽管交流已弱化了物资交易的功能,但它已演化为一次亲友聚会的机会。石璜镇一位网友说,他们家一个交流下来,花费不到1000元,资金压力不大,亲友能聚一聚也不错。
当然,对一些经常赶交流的商贩、在集镇开店的商家来说,乡镇物资交流会就是他们的赚钱机会,旺盛的人流,带来的是旺盛的财流。
各位网友,你对农村物资交流会有什么想法和观点?请拨打本网民生在线83119722或83120281,也可上民生在线QQ群227826340跟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