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方方言以吴方言为代表,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去年11月开始,浙江省档案馆启动了地方方言语音建档工作,这也是浙江记忆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这项工程曾被形象地称为“记录‘逐渐消失的声音’”。其中新昌是浙江省方言建档的试点单位。
新昌县档案局正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在该县寻找新昌方言语音发音人,然后记录下他们的声音,建立语音档案。记录内容为用新昌方言完整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
首批收入“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的方言,将有18种。海宁也是18种首批“入库”的方言之一。海宁选定硖石话为录音基准。由此让人联想,假如第二批“入库”的方言中有嵊州话呢,嵊州方言又以哪个地域的方言作基准呢?
嵊州地域不能算大,各区域的方言差异却不能说小。南山、北山,东乡、西乡,南腔北调,异采纷呈,委实丰富。以浦口街道来说,浦口村、茹家自然村、沈家坎自然村三个村可以说紧挨在一起。浦口、茹家说“吃饭”,沈家坎却按棠头溪的习惯用语说“食饭”;大屋与上屋(自然村),两个村相距也不远,但村名一个读大wu,一个却读上weng。所以说,方言是人文历史的“活化石”,“食饭”也好,“上嗡”也罢,读的都是上至春秋战国留传下的古音。古音与现代音并存,是造成嵊州方言读音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选嵊州方言基准区域,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越剧作为第二大地方剧种,其唱词与念白,除特定的几个词,大部分已向书面语言与白话文靠拢,具有先天的优势。再说,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上世纪50年代曾用嵊县话作为地方音作过广播。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无疑为选基准破解了难题。尽管带有一定戏说的成分,与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纯正嵊州方言有些许出入显得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