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路好了,大家出行方便;子女们也会多回家看看的
前段日子,雨雪稍停了,从剡源水库大坝通往留公田村留田自然村一个叫里畏的小村落的2500米简易公路上,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位花甲老太,手拿簸箕和锄头在“巡查”路况,一旦发现有路面不平,便就近采集沙石将路填平踩实。老太名叫廖银花,三十年来,她与儿子一同修路,母子俩成了这条沿山简易公路的护路人。
里畏(属于长乐镇)共有139名村民,这条通村公路是与外界联系的主干道,另外还是附近一些自然村村民下山的必经之路。公路虽然简易,但对村民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多亏廖银花母子,有他们的养护,这条路才会那么平坦。平时,一有什么小坑出现,老人都会及时补上。”村民陈华兴告诉记者,他们村出入就靠这条路,虽然不及水泥路好,但也很平实,比没人修理的那些烂路强多了,村民也是十分满意的。
采访中,廖银花说,修路是儿子钱志勇的主意。原来,当初钱志勇父亲是浙江锻压厂的工人,每周骑自行车回老家,这条路凹凸不平,十分难行,钱志勇听了父亲的诉说,暗下决心要修路。那时还是1984年,刚读初中的钱志勇就主动做起了一个修路人,毎周的星期天,就是小钱的修路日,巡路况,填水坑,铺路面,从中学毕业到在农村创业,修路一年又一年,道路越修越平整,路基越来越硬实。
三年前,钱志勇因为事业搬离了里畏,廖银花看到儿子事业繁忙脱不了身,就决定一人挑起修路的担子。
廖银花说,一有空闲时间,她就会出去走走看看,一般是早上7点出去,到上午10点回来,中午12点半再出去,到傍晚4点回来。看到路面不平了,老人就把它弄平整,遇到坑洞就填补平实,一般保证每个星期能花上一天时间来修路。
就这样,这条2500米的公路,老人已记不清来回填埋了多少次。为修路,儿子钱志勇还时不时从外地运一些碎石子回村里,老人就用簸箕盛着把碎石子填埋到路上的坑洞里,保证行人安全。“修路这事,儿子高兴,我看着这条路又宽又平,大家平平安安出入,我也高兴。”廖银花说,能帮助村民修路,也承载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美好愿望:路好了,子女们也会多回家看看。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的,现在我们出入方便了,这对母子真的不错。”村民钱尧舟说。
“她儿子读书的时候就开始修路,一直到现在。这样义务坚持修路的人真的不多,思想真好。”村民钱武康说。
如今,母子接力修路已有30年,在当地成为一桩美谈。对今后的事,廖银花说她已经67岁了,她内心里希望这条道路能够及早硬化,这样村民出入就更加方便了。当然,老人也说了,只要道路一天不硬化,她身子骨还硬朗着,就一定会把修路这好事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