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太高兴了,真介想勿到,做馒头伢能成民间人才,拿了奖金倒是其次,关键是这块铜牌太值钱了。”摸着小笼包制作能手铜牌上的四枚闪亮的星星,沈红平喜不自胜。
在2月11日举行的“越乡小笼包”制作技能大比武中,代表甘霖镇参赛的沈红平一举夺魁,成为本届大比武中的明星。
今年40岁的沈红平颇有生意头脑,早年开手机店、鞋店,但这些生意一直没有起色,“反正从来没赚过钱”。2012年初,有人劝沈红平的丈夫外出做小笼包生意。夫妻俩一商量,认为还是先学做小笼包,然后在本地试试看。沈红萍的表叔尹建国以前曾做过小笼包,因此,沈红平先向尹建国学做小笼包。学会后,沈红平夫妻每天做几笼小笼包拿到自己开的手机店让别人尝,并按别人的意见进行改良。经过半个月的试验,2012年4月,沈红平正式将原来的手机店改成小笼包店。
自从开了小笼包店,沈红平就非常用心,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那一年,她每次去市区,都会去小笼包店买一笼小笼包。“其实我是去偷艺的,主要是看他们的做法,吃他们的口味。”沈红平说。就这样,沈红平一次次“偷”得了技艺,短短一年多,夫妻俩做的小笼包开始小有名气了。
每天3点多,她丈夫就起来干活了。而沈红平5点多就去农贸市场买新鲜的猪肉。“小笼包好不好,关键就在肉。我每天都买最新鲜的夹心肉,另外,佐料也必须保证,质量不好的宁可倒掉,决不以次充好。”在沈红平看来,做小笼包技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唯有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口味,不断改进,才能吸引回头客。
顾客们说,沈红平做的小笼包出笼时远远地都能闻到肉香,回想起了小时候小笼包传统的味道。据此,沈红平为自己的小笼包店取名“老传统包子铺”。经由顾客的口碑相传,老传统包子铺的生意日益火爆。就连市区,甚至新昌都有顾客特地赶来吃包子。最多一天用掉夹心肉70斤,卖出小笼包600多笼,特别是今年春节,包子铺也没有关过一天门。
沈红平不但小笼包包得好,而且人也非常热心、乐于助人。作为嵊州传媒爱心公社的老社员,她曾多次参加嵊州传媒爱心公社活动,到里南、谷来等乡镇敬老院送爱心包子。遇到老人来买小笼包,经常就是“意思一下”甚至干脆免费。在夺得全市小笼包比武的冠军后,老传统包子铺的生意更加火了,沈红平设想开分店,还将抽时间参加爱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