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的“两难”境地
4月13日上午,周日。市新闻传媒中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小分队成员,前往海拔500米的崇仁镇高湖头村,进村入户倾听群众愿望,了解笋农心声。
“去年春节前,高湖头村砻糠覆盖的毛笋,每斤卖到了100元,其中一棵‘笋王’卖到了1500元,让高湖头村的笋农真正发了财,也实实在在调动了农民种笋的积极性。”在高湖头村的后山竹林中,村支书丁善庆一边挖笋一边与小分队成员聊了起来。队员们听说一棵毛笋能卖1500元,顿时兴奋了起来。丁善庆却说,毛笋每斤卖到100元时,他却“犯难”得睡不着觉。原来,这几年来,高湖头村的毛竹园通过砻糠覆盖,破土而出的毛笋每年12月底就能上市,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每年春节前后几天,来自杭州、宁波、奉化、绍兴各地客商的电话铃声催得丁善庆左右为难:“笋少,需求量大,真不知道给哪家客户好。”
村民陈文华告诉记者,他家覆盖了砻糠的2分毛竹园,从去年12月27日毛笋上市以来,价格一路飚升,从每斤25元上扬到每斤100元,仅2分竹园收入就超过万元。
有这样的致富样板,这几年高湖头笋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特别是我市的山区扶持政策给高湖头村民带来了更大的致富希望。该村利用山区扶持政策,建起了交易市场,还拓宽了5公里的竹林道,新建了4只蓄水池,为毛竹基地扩大砻糠覆盖面积打好了基础。可是砻糠与稻草难以采集、成本高是丁善庆的又一件为难事。“每年11月,正是砻糠覆盖的季节,如果大力发展覆盖技术,稻草与砻糠就成了紧缺货源,每亩成本超过3万元,这让村民很担忧。”
这几天,是高湖头村民的“双抢”季节,临近中午,村前的竹笋市场一阵比一阵热闹起来。到远山挖笋的村民,挑着、抬着满畚箕的毛笋,汇集在村口的竹笋市场。“以前村口的空地只有小车能调头,现在通过拓宽,10吨的货车调头也不成问题了。”前来收购毛笋的沈姓客商说,他来这里收笋已经好几年了,现在运输没有了麻烦,前来收笋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听说最远的客商来自福建的罐头食品厂。
面对高湖头村2200多亩竹园的美好前景与面临的困境,市新闻传媒中心小分队带队领导希望队员们多深入基层,履行好媒体人的责任,将村民的需求信息相互传递,为各地村民致富多谋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