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建安息堂推行“绿色殡葬”
昨日清晨,伴随着阵阵清脆的鸟叫声,甘霖东雅后俞村东山楼自然村的村民杨夏法跟往常一样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打扫安息堂。他是村里安息堂唯一的看护人。据了解,自2002年建立安息堂后,该自然村十几年来没有新建一座坟墓。
东雅后俞村东山楼自然村有着硅藻土这一宝贵的矿产资源,为了实施殡葬改革,杜绝私建坟墓破坏硅藻土资源,该自然村在2002年建立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安息堂,截至目前,已有24个骨灰盒寄存在此。
走进安息堂,只见一个个小玻璃柜靠墙而立,柜子里有的已经摆放了骨灰盒。“这座安息堂暂有200个摆放骨灰盒柜,目前已经有24个放了骨灰,还有一些柜子已经被买走了。”东雅后俞村党支部书记袁正良告诉记者,村民只要花250元钱,就可以永久性地在安息堂摆放骨灰盒。安息堂建立后,私建坟墓现象销声匿迹。“刚开始,村里有些老人表示不理解,但十几年过来,大家都可以接受了。”
村民王苏燕的丈夫2003年不幸去世,王苏燕第一个把丈夫的骨灰盒放在了安息堂。“安息堂减轻了我们的负担。”王苏燕告诉记者,她自己因眼睛不好、女儿因小时候得了脑膜炎都无法出去工作,儿子因为脑溢血也丧失了工作能力,一家人仅靠低保过日子,如果自己建坟墓起码要上万元钱,有了安息堂,不但省了这笔钱,而且也放心。在送走了丈夫后,她也马上为自己在丈夫旁边买了骨灰柜,以备日后使用。
“我的姑妈也安息在这里。”袁正良说,他的姑妈一直生活在上海,膝下无子。老年的时候,她想叶落归根,就毫不犹豫选择了安息堂。当姑妈过世后,袁正良就按姑妈遗愿,把老人家的骨灰盒也安放在这里。
安息堂四周种了绿树花草,环境十分优雅,而且还专门派人进行了看护,大门每天都敞开,村民们随时都可以过来祭拜过世的亲人。“这是桩十分有益的事情。以前村里的老人去世,总要大兴土木造坟墓,有的还买昂贵的棺木,不但加重了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破坏了资源,为子孙后代留的土地会越来越少。”村民任菊花说,选择安息堂不但省钱省土地,而且下一辈来祭拜也方便,以后自己“老”了,也想安息在这里。
“安息堂建成后,保护了村里的土地特别是稀有的硅藻土矿产资源,并且让愈演愈烈的奢华葬礼和私建坟墓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袁正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