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水利员的“治水”片段——来自城南新区(三江街道)的蹲点报道之二
“孝军,这几块砖中间不要舍不得灌浆,户外水利工程来不得一点马虎。”
“孝军,闸门上升到离地50公分高,你看看这样调整行不行?”
5月23日,上午9时。站在渠道边和施工员张孝军说话的人,是城南新区(三江街道)的水利员章永金,当他发现对话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三步两步跳入了友谊渠中,对溢流堰的施工进行调整。虽然为了方便施工,友谊渠中的水已经被抽去,但章永金的鞋还是陷进了泥泞的渠床里。
这个溢流堰,位于嵊新大道西侧的友谊渠,介于新区上岛和墩头之间。以前为了农田的灌溉,两个村子的老百姓少不了发生矛盾。为此,章永金提议建一个溢流堰,“你们吵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永金来解决。”说这话的时候,两个村子的群众没有任何异议。大家知道,章永金从事水利工作三十多年,他做事和说话一样靠谱。
友谊渠之水,引自新昌江,经新昌五都至城南,是茶坊一带群众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因渠道为明渠,沿线的很多群众就把它当成了自动的垃圾传送带,不仅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在其中,有时还有偷排污水的行为发生。
身为水利员的同时,章永金还身兼茶坊工作片的副片长,自然又多了一份巡查友谊渠的工作。从溢流堰施工现场出来以后,他遇到了正在渠道中清淤的竺相林。由于垃圾都沉积在渠床上,竺相林和其他几个人一起,不得不穿着齐胸高的防水服,站在渠道里,一点一点地将垃圾挖出来。“向章片长保证,一定把这里的淤泥清除干净。”竺声音洪亮。
位于茶坊村的丰收水库,总库容15万立方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运行后,已严重老化,目前正在进行除险加固工作。因此,在工作日每天到丰收水库一趟,看看正在做的工程,已经成为章永金雷打不动的习惯。
“不行不行,你们这样给溢洪道压顶的方法前所未有,雨打日晒,肯定要出问题。”到丰收水库一看,果然发现了问题。章永金赶紧打电话叫来了施工负责人,要求立即整改。“用木头做个2米左右的模板,一次性压顶,不仅平整好看,还自然有了伸缩缝。”听到老水利员的意见,施工方立即表态马上整改。
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有群众向新区举报,从嵊新大桥上看到章村路的A区排涝闸有黄色的泥浆水流出。接到电话,章永金没有多言,三口两口扒下了饭,就和经济发展局的鲁钟钢开车前往现场。
熟练地从章村路村穿堤坝而过,两个人站在排涝闸口,看到不断有水涌出,但群众举报的黄泥浆水却没有踪影。“从现场来看,应该是水垢,从远处看过来就会显得发黄。”但没有看到群众举报的现象并不等于工作的结束,从排涝闸出来后,两人依旧开着车沿着渠道仔细检查,他们说:“现在群众的监督意识强了,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区被确定为禁养区,章永金还在和养殖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茶坊,他说服存栏300多头猪的养殖户汤松道带头签了字;在桥里,他又帮着养猪户袁银均和外地商贩谈价格,将价格谈到了7.8元/斤,为此,养殖户深怀感激。而这样的例子,实在多得不胜枚举。全身心投入“五水共治”,在自己的岗位上,章永金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地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