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石璜镇的一些村子里会出现几个特殊的人员,他们沿着河道走村入户,看到村前的柴草杂物堆、看到村边个私集聚区的工业排污口、看到农业水渠有破损,就会掏出地图来勾勾划划,做个记号。遇到外出的百姓,也会停下脚步仔细问一些问题:“师傅,你们这几天感觉村里的卫生有没有好转呀?”“同志,你对村里环境卫生方面还有什么意见呢?”
这些特殊的人员是由石璜镇机关干部组成的“五水共治”督查队,由党委班子挂帅,抽空不定期到田间地头,查找那些平时不注意的卫生死角,了解老百姓对环境整治不满意的地方,然后进行定点清除。
自“五水共治”在石璜镇开展以来,从镇到村,都紧锣密鼓地在行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原来垃圾成堆的现象都没有了,村民反映好了。这些成效的取得,与石璜镇制度化进行“五水共治”分不开。
全面落实“河长制” 大河小河河河有人管
石璜镇境内一共有大小河道34条,其中长乐江、郯城江、石璜江是全市重点整治对象,治理压力大且难度高。为推进这几条河流的整治,石璜镇专门成立了河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带队进行全程踏看,并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镇、村两级河长制,将全部流经的河道分区定责任,并配套设置督查组,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经过摸排,我们石璜镇整治的重点是垃圾河,为使其得到及时整治,我们制定了限时处理和开展明查暗访政策,一旦发现有推诿扯皮的现象,镇里将以‘倒扣分’形式对干部进行考核。”石璜镇副镇长吕小军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石璜镇还发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力量,定期到河道、村、田间地头清除垃圾。截至目前,石璜镇已有党员、干部群众3780余人次参与到“三清三建”集中行动中,对农村生活垃圾、石璜江垃圾漂浮物、大坝两旁垃圾杂草及各村沟渠水岸进行集中清理,累计清理农村垃圾311吨,清理污水坑、臭水沟88处,全面清理农村乱堆乱放315处,全面清理农村乱贴乱画497处。
“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 制度完善促“治水”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过去,镇里的卫生一直是分村管理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系统,虽然建立了保洁员队伍,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为此,镇党委领导曾经尝试过多种形式,如更换保洁员、开展业务培训、调整清扫时间、路线等,但成效都不尽如人意。
今年以来,随着“五水共治”的开展,石璜镇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用招投标的形式聘请专业的保洁公司进行清扫。3月28日,石璜镇集镇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清运项目开始进入招投标环节,招标范围包括集镇道路清扫保洁、全镇17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同时要求全镇17个村建立健全垃圾集中点,规定村内垃圾必须集中到划定地点,对于在其他地方随处倾倒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4月9日,项目以每年43.2万元完成招投标环节,一期工程为3年,于4月15日正式启动,石璜镇17个村也全面完善了垃圾集中点的建设,及“门前三包”等制度的规范化运作。自此,石璜镇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