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召开会议专题部署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一场全民节约行动的攻坚战、持久战正在全国范围打响。
在当下物质逐渐丰裕的社会,到底还要不要节约?或许有人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奢侈点浪费点也无所谓,更有人为面子摆阔气,认为即使浪费,也是浪费我自己的钱财,别人管不着。凡此种种,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还被误认为出手大方,而节约节俭的反遭人另眼相看。殊不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放任浪费在全市乃至全国更大范围看,数字是惊人的。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一些人思想观念的错位,触目惊心的浪费,正说明了当前节俭养德全民节约工作的必要性。
诚然,我们现在的日子比过去要好了许多,但我们也应清醒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基本国情。嵊州作为相对富裕的东部地区,也不例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务必狠刹奢靡之风、浪费之风。因此,放眼全国,始终保持清醒,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说到底也是一种时代要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节俭养德全民节约,应该不忘老传统。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厉行节俭,是一场全民行动,人人大有可为,人人应有作为。我们嵊州民风淳朴,也不乏节俭的典型。上世纪50年代崇仁镇董大妈,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把每餐节省下来的一把米积起来卖给国家,又把卖米所得的钱缴纳党费。她一生省吃俭用,最后把积下的1000多元钱全部捐助公益事业,多次晋京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的时期每个市民仍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坚持从每一天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分钱等小事做起。尚节俭之美,担节俭之责,许多举手之劳的节约细节,持之以恒,天长日久,“小节俭”就会变成“大风尚”。
节俭养德全民节约,应该赋予时代新内涵。节俭体现在当今工作、生活的每个环节,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尤其要做好表率,把节俭养德全民节约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认真履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做到在履行职务、行使权力的过程中,用好钱财,珍惜民力。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人力用在刀刃上。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决策失误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虚荣作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坚持廉洁奉公、权为民用,决不滥用职权奢侈浪费。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养德全民节约,人人责无旁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时时处处、点点滴滴厉行节约,真正让节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一种道德养成,成为一种社会责任。